白鷴也叫銀雞、銀雉、越鳥、越禽、白雉等。這是一種分布于中國、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的動物。白鷴是一種具有飛行能力的雉科動物,但是這種動物平時很少飛,除非有緊急情況才會飛向樹枝。那么,白鷴的生活習性是怎樣
白鷴的生活習性
1、群居:白鷴成對或成3~6只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集群個體多達16~17只。由一只強壯的雄鳥和若干成年雌鳥、不太強壯或年齡不大的雄鳥以及幼鳥組成,群體內(nèi)有嚴格的等級關系。每當春季繁殖期之前,總會有發(fā)生激烈的爭斗。
2、食性:白鷴為雜食性,主要以椎栗、懸鉤子、百香果等植物的嫩葉、幼芽、花、莖、漿果、種子,以及根和苔蘚等為食,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亞錐栗的堅果、崖豆、蕨葉、芭蕉芋等植物。也吃金針蟲、蝗蟲、螞蟻、蚯蚓、鱗翅目昆蟲和幼蟲、甲蟲、螞蟻、蝸牛等動物性食物。
3、繁殖:白鷴繁殖期4~5月,每窩產(chǎn)卵4~8枚,卵淡至棕褐色、被有白色石灰質(zhì)斑點,通常每隔1日產(chǎn)1枚卵,卵產(chǎn)齊后即開始孵卵,孵化期24~25天。雛鳥早成性,孵出的當日即可離巢隨親鳥活動。
以上就是關于白鷴的生活習性的介紹。從上面我們知道,白鷴是一種群居性、雜食性的動物。值得注意的是,白鷴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何人不得非法進行捕抓,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嚴懲。
白鷴成對或成3-6只的小群活動,白鷴是變種的野雞,早晚活動時間和野雞一樣。不同的是白鷴喜歡在高樹上棲息,而野雞是喜歡防風的樹丫柄上棲息冬季有時集群個體多達16-17只。由一只強壯的雄鳥和若干成年雌鳥、不太強壯或年齡不大的雄鳥以及幼鳥組成,群體內(nèi)有嚴格的等級關系。每當春季繁殖期之前,總會有發(fā)生激烈的爭斗。黃昏時,它們在林中樹枝上棲息,首先伸長脖頸,四下張望,然后撲動翅膀,飛到樹杈上停穩(wěn)。有時一個群體棲于同一樹枝上,相互靠攏,排成一條直線,次日清晨再一一飛到下地活動。性機警,膽小怕人,受驚時多由山下往山上奔跑。一般很少起飛,緊急時亦急飛上樹。通常在亮天后即從夜棲樹上飛到地面活動,一般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動高潮?;顒佣嘣诔灿騼?nèi),每日活動路線、范圍、地點都較固定,多數(shù)時間都用于覓食。食飽后通常原地站立休息或理羽,偶爾也有飛到樹上休息的。晚上成群棲于高樹上,一般在天黑時才開始上樹棲息。通常雌先雄后,或雌雄一起一邊發(fā)出叫聲,一邊飛上一定高度的樹枝,然后逐步登高,藏于高大喬木密集的樹冠下,距地高度多為6-8米?;顒訒r較為安靜無聲,有時可聽到行走時踩踏的‘沙沙’聲。通常僅在有危險時雄鳥才發(fā)出尖利的‘ji-go-go-go’的警戒聲。
白鷴為雜食性,主要以椎栗、懸鉤子、百香果等植物的嫩葉、幼芽、花、莖、漿果、種子,以及根和苔蘚等為食,其中最常吃的是南亞錐栗的堅果、崖豆 、蕨葉、芭蕉芋等植物。也吃金針蟲、蝗蟲、螞蟻、蚯蚓、鱗翅目昆蟲和幼蟲、甲蟲、螞蟻、蝸牛等動物性食物。食物種類已經(jīng)記錄到的就有66種植物,以及30多種動物僅供參考
沒有固定時間一般早上剛剛天亮就出來覓食,在下午六點到七點左右開始找地方睡覺,(天快黑的時候)此時是關鍵時刻,可以聽到叫聲或者走路時干樹葉發(fā)出來的聲響,先判斷大概位置,天黑后直接去那位置搜尋即可,找的時候盡可能從樹腳往上照順著枝條,位置大多數(shù)五到八米高度,樹頂往下位置
白鷴是變種的野雞,早晚活動時間和野雞一樣。不同的是白鷴喜歡在高樹上棲息,而野雞是喜歡防風的樹丫柄上棲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