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養(yǎng)殖烏鱧幼崽 有些什么疾病需要重點防治 !
魚苗的培育?
剛孵化的魚苗腹部有膨大的卵黃囊,待卵黃囊吸收后,每天喂兩次蛋黃,并投喂一定量的小型浮游動物。2天后即可轉入育苗池進行培育。
1.育苗池 面積60~100平方米,水深60厘米。育苗池要提前2周用生石灰清塘。注水后,施入發(fā)酵好的有機肥100千克,培養(yǎng)浮游動物。魚苗下塘前兩天全池潑灑豆?jié){。
2.魚苗下塘 按每平方米投放仔魚0.5萬尾。開始可投喂人工捕獲的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爾后靠池內人工施肥、潑灑豆?jié){培育浮游動物。1周后,在池內放人一定量的麥穗魚、卿魚等性成熟的魚類,靠其自然產卵
繁殖魚苗作餌料魚。烏鱧魚苗生長快,馴化過程中,投喂部分野雜魚和人工合成飼料。魚苗到了3厘米左右即可分池塘培育魚種。此階段需20天左右。
(二)魚種培育
1.魚種池清塘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按常規(guī)清塘消毒,并培育好浮游動物。
2.放養(yǎng)密度 每0.067公頃放養(yǎng)6萬~7萬尾。
3.投喂 馴化投餌,投部分野雜魚蝦和人工配合飼料。體長3厘米烏鱧500~600尾每天需500克切碎的蝦,以后每 5天增加250克。
4.加強飼料管理 一是魚苗入池要在清晨上風頭處。二是魚苗必須肥水下塘,以免魚苗集群窒息死亡。悶熱天晚上要及時疏散魚苗,防止集群。三是經半個月飼養(yǎng),如發(fā)現(xiàn)魚苗規(guī)格不齊,要分池,以仿大魚吃小魚。四是魚種培育過程中必須調節(jié)好水質。水泥池1~2天換1次水,土池7-10天注1次水,每次注20~30厘米。要定期潑灑生石灰,濃度為10~20ppm。生物調節(jié)水質是按每0.067公頃放鰱魚寸片500尾,用以攝食浮游植物,控制水質過肥。烏鱧魚苗經過2個月的培育,體長可達8~13厘米,即可作為魚種放入成魚池養(yǎng)殖。
二、家里養(yǎng)的鯪魚細菌感染,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病!怎么辦?求良方?。?/h2>
小白一個 頂一下
三、請教有經驗的師傅塘蚤魚的養(yǎng)殖方法和常見病的防范和治療方法。謝謝啦~~~
一、科學放養(yǎng)鱔魚為變溫動物,只要水溫在10—32℃,全年均可進行放養(yǎng)。放養(yǎng)的鱔魚要求體質健康,游泳活潑,無疾病,無傷殘,規(guī)格大小均可。因鱔魚有大欺小、強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況下相互撕咬殘食的現(xiàn)象,因此,同池飼養(yǎng)的鱔魚應規(guī)格基本一致。一般個體重在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銷池內隨時出售;個體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養(yǎng)成池中,當年可長到商品規(guī)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種池中,當年能長到50克以上,可為來年鱔魚養(yǎng)成提供大規(guī)格鱔種。放養(yǎng)密度要根據(jù)放養(yǎng)規(guī)格及飼養(yǎng)條件等靈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養(yǎng)1—5千克。 二、進池準備鱔魚入池前,可施少量經發(fā)酵腐熟的有機肥,以繁殖搖蚊幼蟲、絲蚯蚓、水生昆蟲等水生動物,或在池中投放螺螄或泥鰍等,任其繁殖,為鮮魚提供鮮活餌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設黑光燈,引誘昆蟲入池。 三、投喂餌料經1—2天短期適應后即可投餌,投餌量一般為魚總體重的2%—10%。投餌量要根據(jù)水溫高低、餌料質量、水質狀況等酌情增減。一般日投餌1次。在下午4—5時或傍晚投喂。亦可逐步提早投喂時間,馴化其白天攝食,在上午8時、下午4—5時各投餌1次。 鱔魚以攝食動物性餌料為主,喜食鮮活餌料,如各種昆蟲及其幼蟲、蚯蚓、小魚蝦、蠶蛹、蠅蛆、螺螄、蚌蜆、大型浮游動物、畜禽內臟及蝌蚪等。餌料應保證鮮活不腐臭,動物性餌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餌料,如豆餅、麩皮或玉米粉等,將上述植物性餌料與絞碎的魚蝦肉糜混合成濕團(在水中能較長時間不散開)后投喂。較大的餌料要剁碎或吊掛在池中,任其撕食。螺螄、河蚌及蜆等硬殼餌料,投放前須砸碎其外殼。餌料應定點投喂,每個魚池設2—8個投喂點。鱔魚攝食的適宜水溫為15—30℃,有晝伏夜出索餌的習性。如冬季對魚池覆蓋塑料薄膜大棚或采用其他增溫、保溫措施,保持適宜的水溫,鱔魚可全年攝食生長,從而大大縮短暫養(yǎng)期,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和效益。投餌前應清除殘餌,以免影響水質。 四、調節(jié)水位水質因鱔魚能在空氣中直接呼吸氧氣,需經常把頭部伸出水面。所以,鮮魚池水位宜淺。水位應根據(jù)鱔魚規(guī)格而定,苗種池水位宜淺,一般為10—20厘米。養(yǎng)成池可深些,一般為30—40厘米。待售池水位可淺些。 鱔魚耗氧量較高,喜清新水質。因此,應經常沖注新水。一般冬季每月?lián)Q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換水1次,夏季每1—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在20—50%,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鱔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溫季節(jié),應增加換水次數(shù),或在池上架植絲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曬和降溫防暑。較大較深的養(yǎng)鱔池中,可混養(yǎng)少量羅非魚、鯉魚、鯽魚、泥鰍等雜食性魚類,能起到清除殘餌糞便、凈化水質等作用。 五、及時過篩分池鱔魚種內競爭性很強,同規(guī)格下池的魚,經一段時間的飼養(yǎng),規(guī)格就會參差不齊,長此以往不利于產量的提高。所以,在鱔魚生長期間,應每隔1個月左右,將池中的鱔魚全部捕出,經過篩選,將大、中、小規(guī)格的鱔魚分池飼養(yǎng)。秋后生長期結束前,也應將魚全部捕出,把已達商品規(guī)格的魚放入待銷池中,其余不同規(guī)格的魚,按來年生產需要分池放養(yǎng)。這樣,鱔魚種經一個冬天的適應,明年即可較早進入旺長階段。 六、防治魚病鱔魚池在放種前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外來鱔魚須用濃度為百萬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食鹽水浸洗消毒10—20分鐘后下池。飼養(yǎng)期間,每月按百萬分之一濃度用漂白粉潑灑全池。在池內拖洗剝開頭皮的蟾蜍,對白斑病和腐皮病有一定療效。 七、搞好防護工作鱔魚池池小水淺,在灌注新水時,要防止水溢魚逃。魚池水面應控制在池沿20厘米以下,隨時檢查進排水門的攔魚網(wǎng)布及池壁的牢固程度。特別在食物缺乏、雷雨、久雨天氣或水質惡化時,鱔魚最易逃逸,此時更應重視防逃工作。另外,應當防范鴨、鼠、貓等敵害危害鱔魚。 八、越冬管理一般11月份以后,水溫降到15℃以下時,鱔魚開始鉆入土層深處,進入冬眠狀態(tài),直到來年2—3月。越冬期間,待銷池應采取增溫、保溫措施。當年不夠商品規(guī)格的鱔魚,可在原池越冬,越冬期間可保持較高的水位。尤其在冰封水面時,應保持冰下水深0.3米以上,并每月?lián)Q1次池水。也可采用干法越冬,即當水溫降到10℃以下時,將池水排干,池底覆蓋部分麥秸或稻草等,保持土壤潮濕和不凍結,鱔魚即可安全越冬。有熱源的地方,使池水終年保持25—30℃,鱔魚就能免除冬眠,常年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