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佤族有哪些風(fēng)俗習(xí)慣?

來源: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6-01 10:45???點擊:238??編輯:admin???手機版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瀾滄江以西和怒江以東的怒山山脈南段。人口35萬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雙江、鎮(zhèn)康、永德等縣,部分散居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nèi)。原稱“卡佤族”,1963年4月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改為現(xiàn)稱。

佤族有自已的語言,佤語屬南亞語系佤崩龍語支,分為三大方言。過去佤族沒有文字,1957年,創(chuàng)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文字方案。

受傣族影響信奉小乘佛教,部分地區(qū)傳入了基督教。

佤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佤族青年向姑娘敬竹筒水酒,祝賀春節(jié)。敬竹筒酒是佤族的古老習(xí)俗,每逢過年,佤族男女都要互敬竹筒水酒,相互祝福。

禁忌:不能騎馬進寨,須在寨門口下馬;忌別人摸頭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雞蛋;忌任意進入木鼓房;忌諱送給少女裝飾品;忌諱客人在家里坐婦女坐的鼓墩或數(shù)鈔票;若門前放一木桿,說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進入。

1954年6月16日成立云南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1955年10月16日成立云南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1964年2月28日成立云南滄源佤族自治縣;1965年3月5日成立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1985年成立云南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佤族婦女在取新火。在一年一度的“取新火節(jié)”上,佤族人都將舊火熄滅,然后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鉆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寨子里的每家每戶都要到造新火的地點取新火,拿回家重新燃起,預(yù)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男方父親(左一)在為新郎(右一)新娘(右二)拴魂線。在佤族的傳統(tǒng)婚禮中,拴魂線意味著拴住新娘新郎的魂。

日常食俗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西盟地區(qū)的佤族都喜把菜、鹽、米一鍋煮成較稠的爛飯。其他也區(qū)的佤族則多吃干飯。農(nóng)忙時日食三餐,平時吃二餐。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現(xiàn)吃現(xiàn)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于家庭飼養(yǎng),有豬、牛、雞。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xí)慣。捕到鼠后,先用火把手燎光,除去內(nèi)臟,洗凈,當成肉一樣與大米煮成稀飯食用。也有的用火塘把鼠肉烘干,制成鼠肉干巴儲存,隨吃隨取。所獵取的鼠類有竹鼠、松鼠和田鼠。一些地區(qū)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xí)慣,根據(jù)季節(jié)的特魚,更替食用竹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于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十余種。一般時都把可食的昆蟲與米一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低族養(yǎng)蜂比較普遍,但養(yǎng)蜂方法十分特別,先用一段掏空的圓木,兩頭封口,留出數(shù)個小孔,供野蜂進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釀蜜,每年割2、3次,與其中蜂蛹一起食用。佤族普遍喜飲酒,喝苦茶。所飲用的酒都是自家釀制的“泡水酒”。泡水酒的制作方法簡單,多以小米、高梁或紅薯、芭蕉芋切片炒干或碾罐或大竹筒內(nèi)封存少則7―8天,多則幾個月(時間越久越醇)。需飲時,把酒罐揭開對入山泉水,濾去渣后即可飲用。泡水酒含微量酒精、酵母,可以幫助消化,常飲泡水酒不但于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健康。近幾十年低族才開始飲用燒白酒。除飲酒之外,佤族更愛喝苦茶。喝苦茶要選用大葉粗茶,放入茶缸或砂罐里在火塘上慢慢熬,直到把茶煮透,并使茶水變稠才開始飲用,稱為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農(nóng),幾乎成了茶膏??嗖桦m然味苦,但喝后有清涼之感。對于外在氣候炎熱地區(qū)的佤族,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嚼檳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時勞動休息或閑談,口中都嚼一塊檳榔。所嚼檳榔都是用麻櫟葉和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據(jù)稱嚼檳有健齒作用。佤族習(xí)慣在吃飯時全家圍著火塘,主婦把飯盛到木碗里,分給所有的成員,一般按各人飯量一次分完,如有外人在場也可分一份。

佤族“剽牛節(jié)”上,一位佤族勇士將鋒利的剽器扎進牛的軟肋中。佤族是一個崇敬牛的民族,每年凡遇重大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剽牛儀式,以此來表達渴望豐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佤族群眾在表演拉木鼓。木鼓是佤族的通天神器和佤族悠久的傳承物。佤族人每年到山上用丟雞蛋的方式尋找最硬最耐敲打的樹種,由全寨人載歌載舞地拉回寨子,并制成木鼓。木鼓平時放置在一般人嚴禁靠近的木鼓房里,只有在較大的宗教活動和發(fā)生重大災(zāi)害時才擂鼓聚眾。

節(jié)日、祭祀、禮儀食俗 佤族過去普遍信奉萬物有靈原始教,有部分地區(qū)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節(jié)日都伴有祭祀活動。傳統(tǒng)的祭祀活動除殺雞和殺豬外,還要進行特有的剽牛。如:播種節(jié)(佤歷氣艾月,公歷三月)全寨人聚居在一起進行剽牛,剽牛儀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屆時由主人持悵柄鐵剽刺進牛的心臟使其致死,而后把牛肉均分到客戶祭祖。牛骨歸主人,牛頭骨被視為富有的標志。祭祖儀式后,全家吃午餐,開始播種旱谷?!氨滥夏帷笔巧酄T舊迎新的年節(jié),要選在佤歷(候歷屬)一年最后一月的祭亥日,當夜四更,全寨的頭人、青壯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并湊錢買豬、雞各一只宰殺,各家用小篾桌端去一盆糯米飯、一塊粑粑等給寨王拜年,祭神靈和祖先。后互贈粑粑,互相祝賀。天亮?xí)r祭神樹,并開始打獵、撈魚蝦,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運。其他節(jié)日如接新水節(jié)、取新火、拉木鼓等活動,都要殺雞、殺豬祭祀。其中拉木又的祭祀規(guī)模較大,整個過程要十余天,需一布數(shù)家剽牛祭視,全家一起置酒慶賀,拉木鼓前后不得吃姜,還能用芭蕉葉盛飯,還能使用碗筷等。佤族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習(xí)俗多樣。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飲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種戒意,然后依次遞給客人飲。敬給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盡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誠,否則被認為對主人不敬;另一種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后先倒在地上一點或右手把酒彈在地上一點,意為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佤族民間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習(xí)慣。每逢兒子出門,客人離去,主人還要打“送親禮”。即給親人或客人敬酒,屆時主人用葫蘆(盛酒器)盛滿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遠離的親人嘴邊,客人需要喝到葫蘆見底,以表示親情、友誼永遠不忘。

典型食品主要有茶花稀飯,以云南西南部森林特產(chǎn)茶花雞肉與大米一起煮制而成,火燒蛇肉、青豌豆炒螞蟻蛋、油煎柴蟲等。

現(xiàn)有人口351974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滄源、孟連、耿馬等縣。佤族自稱“阿佤”,是周秦時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稱。新中國成立后,統(tǒng)稱佤族,意為“住在山上的人”。佤族有自己的語言,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語支。過去長期用木刻和實物記事。20世紀50年代創(chuàng)造了佤族文字。佤族能歌善舞。常見的舞蹈有“圓圈舞”、“舂碓”等?!皥A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邊唱邊跳,氣氛十分熱烈。

【禮儀】

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習(xí)俗多樣。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飲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種戒意,然后依次遞給客人飲。敬給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盡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誠,否則被認為對主人不敬;另一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后先倒在地上一點或右手把酒彈在地上一點,意為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佤族民間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習(xí)慣。每逢兒子出門,客人離去,主人還要打“送親禮”。即給親人或客人敬酒,屆時主人用葫蘆(盛酒器)盛滿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遠離的親人嘴邊,客人需要喝到葫蘆見底,以表示親情、友誼永遠不忘。

【建筑】

佤族房內(nèi)的陳設(shè)簡單,無桌椅,竹席木板當床,沒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單做被蓋,枕木頭,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區(qū)不同。受漢族影響較大的地區(qū),一般是四壁著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個別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區(qū)的住房構(gòu)造和形狀與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頂端保留樹杈,用以托梁,橫梁上再托上一些細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樓”。房屋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為牲畜、家禽活動之所,個別打鐵戶也在樓下設(shè)有風(fēng)箱和打鐵的一套工具。

【飲食】

佤族以大米為主食。西盟地區(qū)的佤族都喜歡把菜、鹽、米一鍋煮成較稠的爛飯。其他地區(qū)的佤族則多吃干飯。農(nóng)忙時日食三餐,平時吃二餐。雞肉粥如茶花稀飯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現(xiàn)吃現(xiàn)舂,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間有“無辣子吃不飽”之說。

佤族的肉食主要來源于家庭飼養(yǎng),有豬、牛、雞。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蟲的習(xí)慣。一些地區(qū)的佤族還有捕食昆蟲的習(xí)慣,更食用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紅毛蟲、掃把蟲和寄生于冬瓜樹的冬瓜蟲等十余種。一般時都把可食的昆蟲與米一起煮成粥,加菜、鹽、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養(yǎng)蜂比較普遍,但養(yǎng)蜂方法十分特別,先用一段掏空的圓木,兩頭封口,留出數(shù)個小孔,供野蜂進出,放在森林或屋檐下,使其繁殖釀蜜,每年割2、3次,與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佤族普遍喜飲酒,喝苦茶。所飲用的酒都是自家釀制的“泡水酒”。常飲泡水酒不但于身體無害,反而有益健康。近幾十年佤族才開始飲用燒白酒。

佤族更愛喝苦茶。有的苦茶熬得很濃,幾乎成了茶膏??嗖桦m然味苦,但喝后有清涼之感。對于處在氣候炎熱地區(qū)的佤族,具有神奇的解渴作用。

嚼檳榔是佤族男女老少普遍的嗜好,平時勞動休息或閑談,口中都嚼一塊檳榔。所嚼檳榔都是用麻櫟葉和石灰煮成的代用品,據(jù)稱嚼檳榔有健齒作用。

典型食品有:茶花稀飯,火燒蛇肉,青豌豆炒螞蟻蛋,油煎柴蟲等。

木鼓

木鼓是佤寨的標志,佤語稱“克羅克”,是佤族的傳統(tǒng)祭祀工具、樂器和報警器具。一般以紅毛樹、花桃樹或麻栗樹樹段為原料,將其腹部按一定形狀掏空制成。大小不一,一般長約2米,直徑0.5至1米之間。分公鼓、母鼓兩種。公鼓的音節(jié)偏低,音色粗重。母鼓音節(jié)較高,音色清脆。多成對存放在村寨中的木鼓房中。

木鼓房是佤寨重要的、也是標志性的建筑物。每個村寨都有一至數(shù)個。它是用6根柱子、 3根橫梁及竹片或茅草搭建而成的、四周沒有墻壁的小棚子。木鼓房雖然面積不大,結(jié)構(gòu)簡單,但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當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廟宇的功能與地位。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們認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興旺靠木鼓”。因此,平時不能亂動,只有祭祀報警和節(jié)日喜慶等重大集體活動時才能敲打。

【節(jié)慶】

由于木鼓的這種神圣地位與作用,“拉木鼓”便成為佤族極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動。

所謂“拉木鼓”,就是從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樹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換舊鼓的活動。多于農(nóng)歷十一月(佤歷一月)進行。屆時,首先由村寨頭人會議確定拉木鼓的時間及主祭人(出牛,承擔(dān)活動費用的人),準備好要剽殺的水牛數(shù)頭、取肝看卦黃牛一頭,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的當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男性青壯年上山砍伐已事先選好的樹木,準備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有的女性不能參加)均身著節(jié)日盛裝,前來拉鼓,大家邊歌邊舞,用繩索將木鼓拖拉向寨子。但木鼓當天不能進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殺雞祭 祀之后,另擇吉日進寨。

新鼓進寨之日,舉寨歡騰。鄰寨的人們也敲鑼打鼓,前來祝賀,大家載歌載舞,剽牛、殺豬、飲酒娛樂。

新木鼓的制作大約需要20余天。摳鑿?fù)瓿芍?,要立即敲響,向全寨報喜,并舉行新木鼓安放儀式。晚上,全寨人齊聚木鼓房周圍,再次歡歌共舞,慶祝新木鼓的順利制成。至此,整個“拉木鼓”祭祀活動方告結(jié)束。

據(jù)說,佤族拉木鼓是為了祭祀“莫偉”神的。佤族人認為,“莫偉”是人類祖先的化身,他平時住在天宮,不問人間之事。只有聽到木鼓之聲,他才會下凡為人類解危救難或共享歡樂。

談情說愛“串姑娘”

佤族的婚姻,大都是通過自由戀愛締結(jié)的。結(jié)婚的年齡一般在20歲左右,多男大女小。但青年男女從十五六歲便可開始參加談情說愛的社交娛樂活動。這種戀愛活動,俗稱“串姑娘”。

“串姑娘”是以群體方式進行的。在正式確定戀愛關(guān)系之前,單獨活動的較少。在此活動中,男子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串姑娘主要在晚間進行。沒有特定的場所,多在姑娘家中進行。每當夜幕降臨,青年男女們便會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小伙子們彈著三弦、吹著笛子,到等候他們的姑娘家里去。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互贈煙草、檳榔,男女相互梳頭,嘻笑打鬧,送秋波,訴衷腸。經(jīng)過若干次串姑娘,小伙子看中某位姑娘后,就會送些手鐲、項鏈、梳子、頭巾等禮物給她。如果幾天或一段時間內(nèi)不見姑娘退還禮物,便可以認定她已對自己情有獨鐘,愿意作為自己的戀人了。而姑娘則來者不拒,不管誰送的禮物都會一一收下。因為他們認為,送禮物的小伙子越多,說明自己的相貌、人品等條件越好,越感到光彩。姑娘的父母也會為串女兒的人多而高興和自豪。但對不想繼續(xù)發(fā)展關(guān)系的小伙子,禮物會很快退還給他的。也有的是在串姑娘的過程中,小伙子若看中了某位姑娘,便會趁機搶去她的首飾、頭巾等物,表示向她求婚。此時,姑娘不管愿意與否,都會大嚷大叫,佯裝反抗。如果兩三天內(nèi)不去索取的話,就表示接受了小伙子的求愛。

確定了戀人關(guān)系的青年男女,便會脫離群體,開始單獨交往。進而正式托媒求婚,訂婚、結(jié)婚,喜結(jié)連理了。

新米節(jié)

佤族是一個農(nóng)業(yè)民族,過去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災(zāi)害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圍繞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動,有的還漸漸形成定制,發(fā)展成為節(jié)日?!靶旅坠?jié)”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節(jié)”是稻谷成熟,喜慶豐收,品嘗新米的日子。由于氣候的差異,各地谷物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地區(qū)、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戶過節(jié)的時間也不一樣,但過去一般多在農(nóng)歷七八月份(佤歷九十月間)進行。日期的確定,一是根據(jù)各自糧食的成熟情況選擇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屬相之日為最佳。意在請先祖的靈魂回來,與家人一起同嘗新米,共享歡樂。并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后代家庭幸福,風(fēng)調(diào)雨順,糧食豐收。為了讓各地佤族同胞能夠共同歡度“新米節(jié)”,1991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聯(lián)合決定,把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jié)”。

傳統(tǒng)的新米節(jié)多各家各戶獨自進行。節(jié)日這天,主人早早起床,準備好過節(jié)的酒肉佳肴。然后到田里去采割新谷。割回來的谷子一束掛在門上,表示招谷魂進家。其余的搓下谷粒,用鐵鍋微火焙干,舂出新米,做成米飯。接著舉行家祭儀式:盛一碗新米飯,與各種菜肴一起擺于神臺之上,請巫師念咒語,祭祀谷神,敬獻祖先。儀式結(jié)束后,以巫師和老人為首,全家人喜嘗新米。之后,主人才打開家門,把自家過節(jié)的消息告知鄰里鄉(xiāng)親們。于是人們紛紛攜帶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則殺雞、宰豬,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歡歌笑語,同享豐收的喜悅。

【天文歷法】

佤族人民在與大自然進行斗爭的漫長歲月里,從艱苦的勞動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中,逐步積累了有關(guān)天文氣象、機械原理和醫(yī)藥等方面知識,從而產(chǎn)生了樸素的科學(xué)萌芽的技術(shù)。這些科學(xué)技術(shù),反映了佤族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和他們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

1.“星月歷”?

佤族的先民通過長期生產(chǎn)、生活實踐,發(fā)現(xiàn)地上花草樹木興、盛、衰的循環(huán)過程與天上出現(xiàn)的木星與月亮相遇、離去、復(fù)相遇的循環(huán)過程之間有一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經(jīng)過長期觀察、摸索,逐漸創(chuàng)造出用以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安排活動的佤族歷法――獨特的“星月歷”。因為歷史上佤族的沒有文字,所以“星月歷”是通過代代相傳的佤族群眾中流傳的。?

佤族叫月亮為“凱”,叫木星為“星木溫”,“星月歷”以月亮與木星、地球三者運行會全周期的360天為一年,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分為三輪,每輪十天,每輪星又9個(有的村寨以10個)名稱來記數(shù)。?

一至九日的名稱依次排列為:“不拉”(一日)、“黑拉”(二日)、“膿”(三日)、“兒龍”(四日)、“鞏”(五日)、“士龍”(六日)、“兒來”(七日)、“門”(八日)、“哦”(九日),第十日的名稱與第一日相同為“不拉”。這些名稱循環(huán)三次為一個月(30天)。

一至十二月的名稱依次為:一月(凱鐵)、二月(凱兒拉)、三月(凱呂)、四月(凱崩)、五月(凱潑安)、六月(凱柳)、七月(凱阿柳)、八月(凱士代)、九月(凱士頂)、十月(凱高)、十一月(凱高鐵)、十二月(凱高拉)。?

佤族把地球、木星、月亮三者運行相遇的這一天稱之為“阿麻星木溫”(意為星星月亮打架)。這一天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常說的歲首日。寨民們把一天定為最不吉利的日子,一直作為忌日。在“星月歷”中,“阿麻星木溫”日約在公歷十二月十日左右,也叫“不拉凱鐵”(即1月1日)。?

佤族“星月歷”,是佤族先民長期勞動經(jīng)驗的積累和勤勞智慧的結(jié)晶。佤族人民對天文的觀察雖處于肉眼觀察階段,但通過這種觀察和探索所創(chuàng)制的“星月歷”,對佤族人民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起著很大作用。?

下表是佤族“星月歷”所安排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活動情況:

公歷月份 農(nóng)歷月份 佤歷月份(譯名月份)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 其他活動?

12 11 凱鐵(“格瑞”月) 收割冬蕎 搭水槽?

1 12 凱兒拉(“固入安”月) 選定“懶火地” 蓋新房子?

2 1 凱呂(“耐”月) 芟谷地、備耕、種土豆?

3 2 凱崩(“氣艾”月) 種白薯、撒旱稻種籽 過潑水節(jié)?

4 3 凱潑安(“阿木”月) 種玉米、犁耙水田?

5 4 凱柳(“倍”月) 栽秧、收土豆 男子打獵?

6 5 凱阿柳(“戛掃”月) 薅地除草 修木鼓房?

7 6 凱士代(“格拉”月) 收早玉米、摘南瓜?

8 7 凱士頂(“阿配”月) 旱稻將熟加強管理 大清掃寨子?

9 8 凱哥(“阿代衣”月) 修掌子(曬臺)?

10 9 凱哥鐵(“高哈其”月) 收割稻谷 過新米節(jié)?

11 10 凱哥拉(“高哈鬧”月) 種小春作物 青年結(jié)婚?

在世界歷法創(chuàng)制史上,佤族的“星月歷”與漢族古老的“農(nóng)歷”及古埃及的“旬星制歷法”一樣,都是人類在天文科學(xué)領(lǐng)域的杰出貢獻。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