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鯧魚和黑鯧魚有什么本質(zhì)區(qū)別呢?
一、別名的不同
白鯧:學名短蓋巨脂鯉,別名也叫淡水白鯧。
黑鯧:俗名黑鯧、鐵板鯧、烏鱗鯧。
二、分部地區(qū)的不同
白鯧:原產(chǎn)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
黑鯧: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鮮、日本以及中國沿海等,屬于熱帶及亞熱帶中上層魚類。其一指老盯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區(qū)。
三、外形不同
白鯧:
體近似三角形,甚側扁。背緣淺含鬧弧形隆起;腹緣深弧形隆起,銳薄如刀??谛∏拔?,幾乎呈垂直狀。體被細小鱗,不易察覺。側線不完全,分兩支。背鰭基底長于背鰭,大部鰭條埋于皮下,僅末端外露。腹鰭條細長。尾鰭叉狀。
黑鯧:
體呈卵圓形,高而側扁,體長可達40厘米以上。背、腹緣甚凸出、頭小,吻短,口小,兩頜牙唯和細尖,鰓耙粗短。體被小圓鱗,呈黑褐色。側線明顯稍成弧形,尾柄處的側線鱗較大,形成一隆起脊。
白鯧魚和黑鯧魚區(qū)別為:地理分布不同、形態(tài)特征不同、種屬不同。
一、地理分布不同
1、白鯧魚:白鯧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只產(chǎn)于南海,尤以廣東沿海產(chǎn)量較多。
2、黑鯧魚:黑鯧魚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包括東非、紅海、波斯灣、馬達加斯加、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安穗凱達曼海、日本、中國沿海、臺灣、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帕勞、新幾內(nèi)亞、瑙魯、密克羅尼西亞海岸等海域。
二、形態(tài)特征不同
1、白鯧魚:白鯧魚體近圓形,側扁而高;背緣隆起。吻短賀敬鈍??糸g隔寬??谛。诹阉?;上下頜約等長;上頜骨達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具細尖刷毛狀齒,成帶狀排列;鋤骨與腭骨無齒。
2、黑鯧魚:黑鯧魚臀鰭與第二背猜拍喚鰭略相似;胸鰭成鐮刀狀,胸鰭胸位,成長消失。體長可大55厘米。
三、種屬不同
1、白鯧魚:白鯧魚為硬骨魚綱鱸形目白鯧科白鯧屬的白鯧種。
2、黑鯧魚:黑鯧魚為硬骨魚綱鱸形目科烏屬的烏種。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白鯧
百度百科――烏
1、外觀造型不同,白鯧魚為經(jīng)濟魚類,身有微細的細鱗,但細鱗易脫落,只見銀白色的脂肪,肉質(zhì)嫩爽而味鮮,適合于蒸、煎、烤或炸。黑鯧魚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區(qū)。體呈卵圓形,高而側扁,體長可達40厘米以上。背、腹緣甚凸出、頭小,吻短,口小,兩頜牙細尖,鰓耙粗短。
2、棲息地不同,白鯧魚般棲息深度在10-30公尺左右,體近蘆型汪圓形,側扁而高。白鯧也是肉厚刺少,肉質(zhì)細嫩,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主要產(chǎn)于中國南海。白鯧魚養(yǎng)殖的比較多,價格也便宜一些。黑鯧魚體被小圓鱗,呈黑褐色。側線明顯稍成弧形,尾柄處的側線鱗較大,形成一隆起脊。
3、肉質(zhì)不同,白鯧最佳,黑鯧味租亮道遠不及白鯧,價錢也便宜。購買新鮮鯧魚宜選擇身體扁平、魚肉有彈性、表面有銀白色光澤、鰓色鮮紅、陪仔魚鱗完整者為佳。如果鯧魚魚鰓呈現(xiàn)暗紅色,則說明魚存放時間長,不宜購買。
擴展資料:
購買冷凍鯧魚,要觀察鯧魚解凍后,如果肌肉彈性差,聞起來有臭味則變質(zhì)。貯存過久的凍魚,頭部有褐色斑點,腹部變黃,說明已經(jīng)變質(zhì)。鯧魚一般價格為20元一斤,一條在一斤左右。
決定鯧魚的價格不是取決了魚的大小,而是海捕還是養(yǎng)殖的。養(yǎng)殖的鯧魚成品一般在1-2斤之間,效益最大化,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合算。而海捕的就憑運氣了,但現(xiàn)在要想海捕一條超過一斤的鯧魚,漁民自己就留下或者送給酒店了,市場上幾乎是買不到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鯧魚
區(qū)別:
白鯧魚身有微細的細鱗,但細鱗易脫落,只見銀白色的脂肪,肉質(zhì)嫩爽而味鮮,適合于蒸、煎、烤或炸。瓜子鯧魚身是淺灰藍色,外罩銀白色,鰓蓋上面隱約有黑斑。黑鯧魚體暗,帶有泥灰色。從肉質(zhì)比較,白鯧脊皮最佳,瓜子鯧次之,而黑鯧味道遠不及白鯧,價錢也便宜。購買新鮮鯧魚宜選擇身體扁平、魚肉有彈性、表面有銀白色光澤、鰓色鮮紅、魚鱗完整者為佳。如果鯧魚魚鰓呈現(xiàn)暗紅色,則說明魚存放時間長,不宜購買。購買冷凍鯧魚,要觀察鯧魚解凍后,大核如果肌櫻仿差肉彈性差,聞起來有臭味則變質(zhì)。貯存過久的凍魚,頭部有褐色斑點,腹部變黃,說明已經(jīng)變質(zhì)。
用大棚怎么種植白芨
白芨的種植與管理
種植技術
繁殖采用塊莖繁殖。選種與種栽貯藏:在 9 -10 月收獲時,選當年生具有老稈和嫩芽的塊莖作種栽。南方宜隨挖隨栽;北方,將種栽貯藏至翌春栽種。貯藏方法:白芨塊莖挖回后置通風干燥處晾數(shù)日。然后,將 1 份種莖與 2-3 倍的清潔稍干的細河砂混合貯藏于通風、陰涼、干燥的屋內(nèi)一角。少數(shù)種莖可與細砂混合后裝入木箱內(nèi)貯藏。箱頂不要加蓋,并注意經(jīng)常檢查,發(fā)現(xiàn)霉變及時處理。
1. 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砂質(zhì)壤土以及陰濕的地塊種植。前作收獲后,翻耕土壤 20 厘米以上,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堆肥 1500-2000 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種前,再淺耕 1 次,然后整細耙平,作成寬 1.3 米的高畦栽種。
2. 栽種長江以南地區(qū)多于 9-10 月秋栽; 西北地區(qū)宜于 3-4 月春栽。秋栽,選當年生,具嫩芽的塊莖分切成小塊,每塊需有芽 1-2 個。 然后, 按行距 33 厘米,株距 23-25 厘米,挖深 10-13 厘米的穴,摟平穴底,每穴栽入種莖 3 塊。栽時,將芽嘴向處, 呈三角形錯開,平擺于穴底。栽后,覆細肥土或火土灰,澆 1 次稀薄人畜糞水,蓋土與畦面平齊。
田間管理
1. 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除草 4 次。第 1 次于 4 月齊苗后;第 2 次在 6 月旺盛生長時,因此時雜草滋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除盡雜草,避免草荒。 第 3 次于 8-9 月;第 4 次結合收獲間作物摟松畦面, 鏟除雜草。每次中耕宜淺,避免傷根。
2. 追肥白芨喜肥,生育期間, 每半個月追施 1 次稀薄的人畜糞水,每畝 1500-2000 公斤。 8-9 月追以稍濃的液肥,亦可施用過磷酸鈣與堆肥混合漚制后,撒施于畦面,結合第 3 次中耕除草, 蓋土壓入畦內(nèi)。
3. 排灌水白芨喜陰濕,栽培地要經(jīng)常保持濕潤,遇天旱及時澆水。 7-9 月早晚各澆 1 次水。 白芨又怕澇,雨季或每次大雨后要及時疏溝排除多余的積水,避免腐根。
4. 間作白芨生長慢,栽培年限較長,可于頭兩年在行間間種青菜、蘿卜等短期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采收加工
1. 采收白芨栽種后,于第 4 年 10 月當莖葉黃枯時采收。此時,地下塊莖已長成 8-12 個, 相當擁擠,過遲采收,生長不良。采挖時,先清除地上殘莖枯葉,然后用二齒耙小心挖取塊莖抖去泥土,運回加工。
2. 加工將塊莖單個摘下,不去須根, 先選留具老桿的塊莖作種栽。然后,剪去莖桿,放入籮筐內(nèi),置清水中浸泡 1 小時后,用足踩去粗皮, 洗凈泥土投入沸水中煮 5-10 分鐘,至塊莖內(nèi)無白心時, 撈出曬干。若遇陰雨天可炕干???5-6 小時,待表皮干硬后,再用硫黃熏蒸 12 小時,每 100 公斤鮮塊莖,用硫黃 0.2公斤,熏透心后取出炕至全干。硫黃熏蒸后, 白芨下霉變,不蟲蛀,且色澤潔白透明。然后,放入籮筐內(nèi)來回撞擊,去凈粗皮與須根,篩去灰渣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