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紋盤鮑
俗稱“鮑魚”,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鮑科,為名貴單殼貝類。喜棲于冷溫性潮下帶,水流暢通、透明度大、鹽度高的水域。常以足部吸附于藻類叢生的巖礁海底,喜晝伏夜出,以藻類為食,尤其喜食褐藻,亦食紅藻和綠藻。主要分布于中國北部沿海、朝鮮和日本。我國遼寧沿海、山東廟島群島是皺紋盤鮑的故鄉(xiāng),以黃海所產(chǎn)個體較大。皺紋盤鮑螺層僅三層,扁平寬大呈耳狀,殼長達130-150毫米。其殼從右前方向后排列有4-5個小孔,是排泄和呼吸的孔道。鮑魚可謂其貌不揚,外殼粗糙,無光澤,呈灰褐或綠褐色,常附生動物或藻類形成天然保護色。殼內(nèi)面白亮,呈珍珠虹彩。鮑殼就是珍貴的中藥石決明。鮑魚頭部位于身體前端,生有一對細長觸角,一雙眼著生于兩只短的肉質(zhì)眼柄上,頭腹面有突出的吻,吻前端有口,口內(nèi)生著齒舌,是取食器官。足的肌肉特別發(fā)達,占體重40%,是美味的海珍品。足邊緣生有很多觸手,伸縮自如,有感覺作用。當受驚或遇險時,足便迅速而有力地收縮,牢固吸附于巖石上。有人試驗過,一只殼長為15厘米的鮑具有200公斤以上的吸附力,就是把殼拔碎,其足仍頑強固著于巖石上。鮑魚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100余種。最大的紅鮑,殼長達300毫米,產(chǎn)于美國加州和墨西哥,一只鮑魚便可供幾人美餐一頓。大鮑、綠鮑也是個體較大的名貴品種。我國產(chǎn)7種,主要有皺紋盤鮑、雜色鮑、耳鮑等。其中以皺紋盤鮑產(chǎn)量最高,約占我國鮑類總產(chǎn)量的70%。鮑肉營養(yǎng)價值很高,肉味鮮美,被列為傳統(tǒng)的名貴海珍,居“八珍”之冠。肉及殼都可入藥。鮑也能制珍珠,稱“鮑珠”,又勝“南珠”一籌。鮑早已開始人工飼養(yǎng)并向工廠化發(fā)展。
烏賊
俗稱“墨魚”,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科。普遍分布于熱帶、溫帶深海中,春夏季生殖洄游至沿海藻類豐富的淺海水域,以甲殼類、魚類及其他軟體動物為食,敵害為大形水生動物。烏賊的體制特殊,體呈袋狀,背腹稍扁,左右對稱,明顯分為頭,頸和軀干部。頭近球形,特別發(fā)達,兩側(cè)有結(jié)構(gòu)復雜的大眼一對,前端中央有口,口內(nèi)有一對強有力的角質(zhì)顎和齒舌,口周圍有五對放射狀排列的腕(由足特化而成),故名“頭足類”。其中一對腕特別長,末端呈舌狀,內(nèi)側(cè)具多列吸盤,伸縮性很強,稱觸腕,是主要捕食器官。其基部有觸腕囊,當游泳時,觸腕可縮至囊中以減少阻力,捕食時則迅速伸出。頭后為短而不明顯的頸,在頸的腹面有一個肉質(zhì)的喇叭形管子,稱作漏斗(由足特化而成),既是排泄、生殖、噴墨汁和噴水的通道,又是特殊的運動器官。漏斗口可直向前亦可反折向后,利用噴水的反作用力,身體可快速向前或向后游動。軀干部寬大呈橢圓形,由外套膜及所包圍的內(nèi)臟組成,體表兩側(cè)有肌肉質(zhì)狹鰭,能協(xié)助游泳及平衡身體。體壁的皮膚薄而柔軟,含許多色素細胞和反光細胞,能迅速變換體色,借以適應環(huán)境。雌烏賊在生殖季節(jié)還會出現(xiàn)彩色的婚斑。烏賊的外殼已退化為輕軟疏松的石灰質(zhì)內(nèi)殼――烏賊骨,中藥稱海螵蛸。在烏賊的直腸上有一支管,膨大為墨囊,所含墨汁可通過肛門排入外套膜中,如遇敵害,將墨汁經(jīng)漏斗噴射出來,造成煙幕可達10分鐘之久,有些深海烏賊墨汁里還含有發(fā)光物質(zhì),更能迷惑敵人,借以藏身或乘隙逃跑。烏賊為雌雄異體,體內(nèi)受精。每年4-6月分集群由深海向淺海多藻類的地方進行生殖洄游。雌體一般產(chǎn)卵一千粒,卵聯(lián)成葡萄串狀粘于柳珊瑚、海藻或其他物體上,孵化期約一個月,直接發(fā)良成小烏賊。烏賊最早出現(xiàn)于2100萬年前的中新世,祖先為箭石類?,F(xiàn)存種類約100余種,分布廣泛,形體差異很大。最小種類體長不足1厘米,而最大的大王烏賊體長達20米,重達8噸,可稱無脊椎動物之最。我國常見的烏賊有金烏賊、虎斑烏賊、擬目烏賊和曼氏無針烏賊,后者遍及我國沿海,尤以浙江沿海最多,構(gòu)成我國四大海產(chǎn)(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和墨魚)之一。烏賊食用歷史悠久,遠在唐朝以前人們即喜食這種軟體動物,其肉味道鮮美、脆香可口。干制品叫“墨魚干”或“螟”,雄性生殖腺干叫“烏魚穗”,雌性的纏卵腺干叫“烏魚蛋”,都是海味佳品。烏賊的眼球、墨囊、內(nèi)臟等都可以做工業(yè)原料。
虎斑寶貝
俗稱“虎皮貝”,軟體動物門,腹足綱。產(chǎn)于熱帶、亞熱帶海區(qū),喜棲息于低潮線以下數(shù)米深的珊瑚礁內(nèi),常隱身于礁體洞中或礁石下。性畏光,行動緩慢,多晝伏夜出。肉食性,以有孔蟲、海綿、小型甲殼類為食。我國臺灣、海南島均有,西沙群島尤為常見。貝殼呈卵圓形。長約55-120毫米,高29-59毫米,殼表面被有琺瑯層,背部膨圓,背線明顯,前端較尖,后端頂部賂內(nèi)凹陷。殼表極光滑,呈灰白色或淡黃色,間有大小不等的黑褐色斑點,色彩酷似虎皮,因此而得名。
虎皮貝有個奇異的特點,當它爬行時,外套膜向外伸展,并向上翻,把整個貝殼包住,其上有許多色彩鮮艷的觸手,搖曳漂蕩,猶如海中盛開的菊花。同時,外套膜不斷分泌出琺瑯質(zhì),涂在貝殼上,難怪它總是光彩奪目?;⑵へ惔菩郛愺w,每年春夏季交配,卵產(chǎn)于珊瑚洞穴及空貝殼或其他隱蔽處。卵粘成塊狀外被卵囊。產(chǎn)卵后雌體臥伏其上以保護卵免遭敵害,直至卵子孵化為止?;⑵へ惖娜饪墒?,殼為名貴的觀賞品。我國沿海已發(fā)現(xiàn)的有4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貨貝、緩貝、虎斑寶貝、卵黃寶蟲等。古時候人們就把寶貝殼當作貨幣,我國自殷周前開始使用至秦廢除,而邊遠的云南直至清初還在使用。
你好,軟體動物 英文名稱:Mollusca (拉) 定義:通稱“貝類(shellfishes)”。無脊椎動物的一門。身體柔軟,通常有殼,無體節(jié),有肉足或腕。 應用學科:水產(chǎn)學(一級學科);水產(chǎn)基礎科學(二級學科)
根據(jù)軟體動物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五個綱。
1.雙神經(jīng)綱 左右對稱。頭部不明顯。常有貝殼八片,呈覆瓦狀排列于背面。足塊狀。如石鱉等。
2.腹足綱 左右不對稱。頭部明顯。螺殼是螺旋形的。足常位于腹側(cè)。如田螺、蝸牛等。
3.掘足綱 左右對稱。頭部不明顯。足圓柱形。貝殼為牛角形的兩端開口的管。如角貝等。
4.瓣鰓綱 左右對稱。無頭部。足斧狀。有左右兩片貝殼。如河蚌、牡蠣等。
5.頭足綱 左右對稱。身體分頭和胸(內(nèi)臟)兩部分。足的一部分成為條狀的碗,一部分成為漏斗狀體。貝殼為外殼,或內(nèi)殼,或無。如烏賊、鮑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