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西葫蘆和葫蘆有什么區(qū)別

來源:www.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1-21 11:02???點擊:288??編輯:admin???手機版

西葫蘆和葫蘆的區(qū)別如下:

1、所屬不同

西葫蘆為葫蘆科南瓜屬植物,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葉柄粗壯,被短剛毛;葉片質(zhì)硬,挺立,三角形,彎缺半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兩面均有糙毛。卷須稍粗壯。

葫蘆屬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果子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

2、生境分布不同

西葫蘆原產(chǎn)北美洲南部,中國于19世紀(jì)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葫蘆的生境分布為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qū),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忌西瓜等瓜類重迎茬。

3、作用不同

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利尿、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果實作蔬菜;

而葫蘆曬干,掏空其內(nèi),做盛放東西的物件,可用于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熱、口渴、黃疸、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另有潤肌膚的優(yōu)點,能抗病毒并防癌;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老熟后經(jīng)一定處理可作容器,如酒壺;生活用具,如水瓢;鳴蟲玩具,如蟈蟈葫蘆;及觀賞品等。

擴展資料:

葫蘆的主要變種:

1、瓠子(變種)扁蒲的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2、小葫蘆(變種)的植株結(jié)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厘米,我國多栽培,果實藥用,成熟后外殼木質(zhì)化,可作兒童玩具。種子油可制肥皂。

3、瓠瓜(變種)的瓠果扁球形,直徑約30厘米,各地栽培,果實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許多少數(shù)民族也供作樂器,為“八音”的一種,西南少數(shù)民族用作葫蘆笙或葫蘆絲,音調(diào)優(yōu)美。

西葫蘆的生長習(xí)性:

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并極易發(fā)生疾病。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fā)芽,但很緩慢;30-35℃發(fā)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

開花結(jié)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fā)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fā)育。

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于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jié)瓜期較早。

西葫蘆喜濕潤,不耐干旱,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fā)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chǎn)。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葫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葫蘆

1、形態(tài)。西葫蘆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葉柄粗壯,被短剛毛;葉片質(zhì)硬,挺立,三角形,彎缺半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兩面均有糙毛。葫蘆屬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

2、營養(yǎng)。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清熱利尿、消腫散結(jié)的功效。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

3、原產(chǎn)地。西葫蘆原產(chǎn)印度,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有栽培。葫蘆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qū)。

西葫蘆:

葫蘆:

擴展資料:

西葫蘆營養(yǎng)價值:

西葫蘆性溫、甘、無毒,除含有較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礦物鹽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含有瓜氨酸、腺嘌呤、天門冬氨酸、葫蘆巴堿等物質(zhì),具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并能幫助肝、腎功能減弱患者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目前還被廣大婦女稱之為“最佳美容食品”。

葫蘆營養(yǎng)價值:

1、葫蘆是屬于一種味甘,性平滑無毒的食物,同時實際上葫蘆全部都是可以用養(yǎng)生功效的。而且葫蘆的解毒功效是很強的,因為能夠?qū)Ω鞣N的瘺瘡疾病是有好處的。

2、葫蘆的蔓、須藥性與葫蘆的花是相同的,都是可以利用吃葫蘆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治療麻瘡的問題,對我們健康是有好處的。

3、葫蘆的瓤及子都是屬于味苦,性寒的,同時葫蘆還有一定的毒性存在,是可以起到治牙病的功效,對于治療面目、四肢腫的問題,還有小便不通,鼻塞以及癰疽惡瘡的不適情況有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葫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葫蘆

一、形態(tài)特征

西葫蘆: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有棱溝,有短剛毛和半透明的糙毛。葉柄粗壯,被短剛毛,長6-9厘米;葉片質(zhì)硬,挺立,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銳齒,基部心形,彎缺半圓形,深0.5-1厘米,寬3-4厘米,上面深綠色,下面顏色較淺,葉脈在背面稍凸起,兩面均有糙毛。

果梗粗壯,有明顯的棱溝,果蒂變粗或稍擴大,但不成喇叭狀。果實形狀因品種而異;種子多數(shù),卵形,白色,長約20毫米,邊緣拱起而鈍。

葫蘆: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zhì)長柔毛,老后漸脫落,變近無毛。

果實初為綠色,后變白色至帶黃色,由于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長數(shù)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gòu)狀,成熟后果皮變木質(zhì)。

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ㄆ谙募?,果期秋季。

二、生長環(huán)境

西葫蘆:生長期最適宜溫度為20-25℃,15℃以下生長緩慢,8℃以下停止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并極易發(fā)生疾病。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25-30℃,13℃可以發(fā)芽,但很緩慢;30-35℃發(fā)芽最快,但易引起徒長。

開花結(jié)果期需要較高溫度,一般保持22-25℃最佳。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6℃,根毛發(fā)生的最低溫度為12℃。夜溫8-10℃時受精果實可正常發(fā)育。

葫蘆:排水良好、土質(zhì)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條件的崗地。忌西瓜等瓜類重迎茬。

三、分布范圍

西葫蘆:西葫蘆原產(chǎn)北美洲南部,中國于19世紀(jì)中葉開始從歐洲引入栽培,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歐、美洲最為普遍。中國各地均有栽培。

葫蘆:中國各地栽培。亦廣泛栽培于世界熱帶到溫帶地區(qū)。

四、主要價值

西葫蘆: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營養(yǎng)物質(zhì),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yǎng)物質(zhì)含量如下:蛋白質(zhì)0.6-0.9g,脂肪0.1-0.2g,纖維素0.8-0.9g,糖類2.5-3.3g,胡蘿卜素20-40微克,維生素C 2.5-9毫克,鈣22-29毫克。

葫蘆:每100克葫蘆所含營養(yǎng)素如下:熱量(15.00千卡),蛋白質(zhì)(0.70克),脂肪(0.10克),碳水化合物(3.50克),膳食纖維(0.80克),維生素A(7.00微克),胡蘿卜素(40.0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黃素(0.01毫克)。

尼克酸(0.40毫克),維生素C(11.00毫克),鈣(16.00毫克),磷(15.00毫克),鉀(87.00毫克),鈉(0.60毫克),鎂(7.00毫克),鐵(0.40毫克),鋅(0.14毫克),硒(0.49微克),銅(0.04毫克),錳(0.08毫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葫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葫蘆

1、西葫蘆

西葫蘆(學(xué)名:Cucurbita pepo L. ),別名:茭瓜、白瓜、番瓜、美洲南瓜。分類:葫蘆科(Cucurbitaceae),南瓜屬。產(chǎn)地:原產(chǎn)北美洲南部,今廣泛栽培。西葫蘆是一種光滑的圓柱形夏季葫蘆,墨綠色,通常有淺綠到黃色的條紋或斑點和白到淡綠色的堅實肉質(zhì)。

植物形態(tài)

西葫蘆形態(tài)一年生草質(zhì)藤本(蔓生),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數(shù)品種主蔓優(yōu)勢明顯,側(cè)蔓少而弱。主蔓長度:矮生品種節(jié)間短,蔓長通常在50M以下,在日光溫室中有時可達1m(因生長期長);半蔓生品種一般約80cm;蔓生品種一般長達數(shù)米。具葉卷須

,屬攀援藤本,但常匍匐生長(矮生品種有的直立)。單葉,大型,掌狀深裂,互生(矮生品種密集互生),葉面粗糙多刺。葉柄長而中空。有的品種葉片綠色深淺不一,近葉脈處有銀白色花斑花單性,雌雄同株?;▎紊谌~腋,鮮黃或橙黃色。雄花花冠鐘形,花萼基部形成花被筒,花粉粒大而重,具粘性,風(fēng)不能吹走,只能靠昆蟲授粉。雌花子房下位,具雄蕊但退化,有一環(huán)狀蜜腺。單性結(jié)實率低,冬季和早春昆蟲少時需人工授粉

。雌雄花最初均從葉腋的花原基開始分化,按照萼片、花瓣、雄蕊、心皮的順序從外向內(nèi)依次出現(xiàn)。但雄花形成花蕾時心皮停止發(fā)育,雄蕊發(fā)達;雌花則在形成花蕾時雄蕊停止發(fā)育,而心皮發(fā)達,進而形成雌蕊和子房。瓠果,形狀有圓筒形、橢圓形和長圓柱形等多種。嫩瓜與老熟瓜的皮色有的品種相同,有的不同。嫩瓜皮色有白色、白綠、金黃、深綠、墨綠或白綠相間;老熟瓜的皮色有白色、乳白色、黃色、橘紅或黃綠相間。每果有種子300-400粒,種子為白色或淡黃色,長卵形,種皮光滑,千粒重130-200g。壽命一般4-5年,生產(chǎn)上限為2-3年。利用優(yōu)質(zhì)蔬菜

,可做成多種菜品。

2、葫蘆

葫蘆,拉丁學(xué)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 Standl。屬葫蘆科、葫蘆屬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軟毛,夏秋開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蘆的藤可達15米長,果子可以從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達一千克。葫蘆喜歡溫暖、避風(fēng)的環(huán)境,種植時需要很多地方。幼苗怕凍。新鮮的葫蘆皮嫩綠,果肉白色,果實也被稱為葫蘆,可以在未成熟的時候收割作為蔬菜食用。葫蘆各栽培類型藤蔓的長短,葉片、花朵的大小,果實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果有棒狀、瓢狀、海豚狀、壺狀等,類型的名稱亦視果形而定。另外古時候人們把葫蘆曬干,掏空其內(nèi),做盛放東西的物件。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粘質(zhì)長柔毛,老后漸脫落,變近無毛。葉柄纖細,長16-20厘米,有和莖枝一樣的毛被,頂端有2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狀脈,先端銳尖,邊緣有不規(guī)則的齒,基部心形,彎缺開張,半圓形或近圓形,深1-3厘米,寬2-6厘米,兩面均被微柔毛,葉背及脈上較密。卷須纖細,初時有微柔毛,后漸脫落,變光滑無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披針形,長5毫米;花冠黃色,裂片皺波狀,長3-4厘米,寬2-3厘米,先端微缺而頂端有小尖頭,5脈;雄蕊3,花絲長3-4毫米,花藥長8-10毫米,長圓形,藥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長2-3毫米;子房中間縊細,密生粘質(zhì)長柔毛,花柱粗短,柱頭3,膨大,2裂。果實初為綠色,后變白色至帶黃色,由于長期栽培,果形變異很大,因不同品種或變種而異,有的呈啞鈴狀,中間縊細,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長數(shù)十厘米,有的僅長10厘米(小葫蘆),有的呈扁球形、棒狀或構(gòu)狀,成熟后果皮變木質(zhì)。種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頂端截形或2齒裂,稀圓,長約20毫米?;ㄆ谙募?,果期秋季。

西葫蘆是菜,葫蘆不能吃,一般劈兩半做瓢(舀水舀米面什么的)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熱門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