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石蛙的主要食物分不同階段來看時,為:卵外膜,未受精卵,高蛋白流汁餌料,蛋黃、豆?jié){薯類的莖葉、瓜類的果葉、米飯,鮮嫩水草小蠅蛆、小黃粉蟲、小蛆蝴等。
第二部分:石蛙的養(yǎng)殖
(1)種蛙池與孵化池的準備
種蛙池、孵化池應建在陰暗、安靜、水質(zhì)良好的地方,面積以 2-3平方米為宜。池內(nèi)應徹底消毒洗凈后放入清潔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最好放些石塊和新鮮水草。
(2)配種和產(chǎn)卵
石蛙通常在4月、氣溫20℃以上開始交配、產(chǎn)卵,種蛙雌雄比例為1:1,密度為每平方米15-20只。種蛙一般在夜間21時之后抱對,母蛙在清晨4-7時產(chǎn)卵。卵塊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塊、池壁上。產(chǎn)卵后1小時內(nèi)不能攪動,以免損傷破碎,降低孵化率。
(3)人工孵化
每日早晨觀察、檢查種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時后輕輕撈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盤上。在孵化過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動,確保干凈,水溫控制在15―30℃之間,pH值為6-8,一池一窩(500―1000粒卵)。一般在產(chǎn)卵半小時后受精卵胚珠黑點變大,7天胚胎呈條狀,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達85%以上。
(4)蝌蚪飼養(yǎng)
蝌蚪生長一般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初期(1-10日齡) 蝌蚪破膜后頭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漸長大,開始覓食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為主要餌料。
②生長前期(10―20日齡)小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大,但消化功能較弱,應投入高蛋白流汁餌料,如蛋黃、豆?jié){等。每日定時投餌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投喂1只蛋黃,以后逐漸增加。
③生長中期(20―55日齡)隨著蝌蚪消化功能的不斷增強,為促進消化器官盡快發(fā)育,適應兩棲類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學特性,20日齡后,要逐漸減少或停止高蛋白流汁飼料量,逐步改投煮熟的植物性、藻類性飼料,如薯類的莖葉、瓜類的果葉、米飯和鮮嫩水草等,并應每天清除池內(nèi)飼料殘渣,確保池水不受污染。
④生長后期(55―75日齡)也叫變態(tài)期。蝌蚪55日齡后進入變態(tài)期,分別長出后肢、前肢、縮尾。這個時期在管理上要特別細心、周到,必須做到分級飼養(yǎng)、水淺清新、水陸各半、登陸方便、光線暗淡、環(huán)境幽靜,以造就適應于蝌蚪變態(tài)所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5)幼蛙飼養(yǎng)
剛變態(tài)的幼蛙體小、抵抗力弱,要加強管理,應投小蠅蛆、小黃粉蟲、小蛆蝴等活動性飼料。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視采食情況而 定,隨著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飼量,做到略有剩余。投食臺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凈,經(jīng)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變質(zhì)污染池水。在以后的時間里,要視幼蛙大小分級飼養(yǎng),密度一般為每平方米100-300只。蛙池上口加紗蓋,防止逃逸和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