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魚香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來源:www.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3-15 02:00???點擊:108??編輯:admin???手機版

一、魚香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在起垅的土地上撒上菜種用鈀子來回鈀幾遍再澆水,一般春天種魚香菜最好

二、貴州魚香菜叫什么名字?

貴州魚香菜叫“狗肉香”,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特有的屬性就是只與少數(shù)食物匹配,比如狗肉。一盆炮制好的清燉狗肉上爐,微火,撒上魚香菜,特別的香氣溢散開來,逗得食客們舌根下滲水,忘記斯文,爭相下箸。自然,蘸水中還得有它。狗肉香由此得名。

貴州魚香菜大部分的人都是叫薄荷

三、“魚香”何以得名再探

我雖不生于四川,但很早就聽說過魚香肉絲的大名。不過我這個人思維不算敏銳,于2005年左右讀到愚人先生的《魚香之謎》一文后[1],才意識到原來魚香肉絲里見不到魚。文中討論到兩種假說,一是源于烹魚之調(diào)料,二是源于泡椒的別名“魚辣子”。后來讀到各種書,其實也不會超出這兩大類。

今人寫魚香菜,言必稱《成都通覽》里未見。近來恰巧因為別的事情在整理《成都通覽》,于是想到把魚香得名的來源仔細梳理一遍。

早在1986年,熊四智先生就在書中提到:

后人多照搬此結(jié)論。但熊四智先生的論證過程值得商榷,首先證據(jù)力度不強,《成都通覽》無,未必四川無,甚至未必成都無,《成都通覽》明言“約舉數(shù)十,以見成都風(fēng)俗?!盵3]而且《成都通覽》同樣無“宮保雞丁”,但李氯訟壬<Χ∽⑹臀醋遠”φ輳蠹乙捕佳賾謎飧鏊搗ǎ偌室傘2還也榱飼迥┘副舅拇ǖ氖椋ā凍啥紀(jì)饋貳扼劭罘徠室姥鞫π侶肌貳端募靜似漬肌罰約襖氯訟壬摹毒燒省罰嘉醇壩閬恪倍幀5醬宋胰銜芩鬧竅壬飧黿崧酆蕓贍蓯嵌緣模誆榱蘇廡┦櫓螅頤親穌飧黿崧垡哺械灼恍

然而我發(fā)現(xiàn)《成都通覽》中“成都之家常便菜”里有一味“泡海椒炒肉”,有一味“泡豇豆炒肉”[3]。曾懿女士《中饋錄》提到泡菜“尤以青紅椒、豇豆為美”[4],可見這是清代四川最常見的泡菜。而《成都通覽》等書所有烹魚的方法里卻未見用泡菜的,那么“用泡菜來炒肉,是由泡菜烹魚的方法變化而來”,這個觀點就不太站得住腳。

再去查以往的菜譜和論文。

1960年的《中國名菜譜》里:

我的疑問有二

1. 這本書里魚香肉絲做法里卻不加豆瓣;

2. 這本書的豆瓣鰱魚的作料里,泡椒極少,醋少得多,糖略少。

1974年及1977年的兩本菜譜都認為是以民間烹魚的方法來制作,已不再提“豆瓣魚”[6-7]。但這個解釋過于簡略。

另外對魚香味的總結(jié)改為:

之后的書籍多沿用這個說法,《川菜烹飪事典》也不例外。

1979年馮瑞陽先生第一次提出了魚香源自魚辣子的說法[8]:

并且說不止可做肉絲,還可做豬肝、白菜、茄子。

至于魚辣子是否放活魚同泡,作者倒并非十分確定,其實也不是很重要,因為魚辣子是確有其名的,《成都通覽》就有。魚香肉絲由此得名,邏輯上并無不妥。

至此可將兩種假說簡單表達為:

1. 活魚與辣椒同泡→魚辣子→魚香肉絲

2. 豆瓣魚→魚香肉絲

八十年代有兩篇文章討論了活鯽魚泡辣椒。1982年王錕先生和松如先生雖然認為魚香來源于烹魚的調(diào)料[9],但明確指出魚辣子得名的由來,并附上了“泡魚辣子”的制法:

車輻先生《川菜雜談》一書中《新繁“何泡菜”》非常詳細地介紹了在新繁如何用鯽魚和辣椒同泡[10]。此篇成文年代不詳,但文中提到1982年何子濤去世,而第一版《川菜雜談》是1990年出版,猜測大概是在1982年到1990年之間。

1983年,羅長松先生談到魚香肉絲的做法[11]時說:

然而隨即談到魚香肝片時,

不過這個觀點不見于其他書,似乎為一家之言。

這是第一次見到明言魚香菜不需要泡椒的,可見對魚香起源的討論,是會影響到魚香味道的總結(jié),進而影響魚香菜的發(fā)展的。簡單表達為

1. 活魚與辣椒同泡→魚辣子→魚香肉絲→魚香菜必加泡椒

2. 豆瓣魚→魚香肉絲→魚香其他菜可用豆瓣,蔥姜蒜味突出較重要

1997年鐘富華先生總結(jié)了三種魚香得名的理論[12]。

其中諧音論,“魚香”為“渝湘”是美國人Barbara Tropp提出的,中國好像都沒有人聽說過這說法,我們就不展開討論了。

對泡魚論,鐘先生的批評是:

我認同第一個質(zhì)疑,泡入魚的泡椒是否真的有特別之香?但后一點是有問題的,魚香這個名詞的傳播,有魚辣子一詞即可,不一定真的需要各地的泡椒都用上魚?,F(xiàn)在廣東菜里也有從川菜中學(xué)來的魚香茄子,連泡椒都不曾用。

他持模仿論,認為魚香菜源自假魚海椒:

時隔僅數(shù)月,羅俊華先生對上文提出質(zhì)疑[13],我稍微總結(jié)一下。

疑點1:

如果“假魚海椒”重用芹菜,那么與鐘富華先生所稱“假魚海椒”和“魚香”同味則不符。但我沒有見過,必須求教于方家。

疑點2:

但他說:

這個論述可以說毫無支撐。而且泡菜魚用的泡青菜,味道十分不同。

2015年7月鐘富華先生偶然看到上文,于8月撰文反駁[14]。這篇文章其實已經(jīng)有點偏了,比如質(zhì)疑說:

實則最早是熊四智先生從《中國陶瓷史》談到泡菜的歷史[15],考古也是飲食考證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

應(yīng)對羅俊華先生的疑點2,他說這是因為“鹽商宴席菜單”,未必很全。這說得很對,但對于證明魚香源自假魚海椒并無幫助。

而對于疑點1,并沒有回應(yīng)。

鐘富華先生至此改變了一下論點:

然而他提出了一個新的論點:

所以假魚海椒到底是在模仿泡菜魚還是在模仿豆瓣鯽魚呢?我看到鐘先生的描述,覺得還是和泡菜魚比較像。

我對鐘先生的論證有幾個疑問,

1. 假魚海椒不知是否重用芹菜?看做法與魚香味的味道差別不小。

2. 為什么一定是先有假魚海椒而后有魚香肉絲呢?鐘先生提供的資料并沒有證明假魚海椒產(chǎn)生的年代在魚香之前,可以是假魚海椒與魚香肉絲各自獨立產(chǎn)生,甚至假如別處先有魚香肉絲,傳到自貢再有假魚海椒也完全說得通。

事實上飲食考證本來就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每一種假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可能也存在自身的問題,找到問題后需要盡可能找資料去修補假說,否則越拖到后來越可能成為無頭公案。

總結(jié)一下以上所有假說和我的疑問。

1. 活魚與辣椒同泡→魚辣子→魚香肉絲

我的疑問:魚辣子和泡椒炒肉都見于《成都通覽》,而無魚香之名。何以過了幾十年才有了魚香肉絲的名頭呢?

2.1. 豆瓣魚→魚香肉絲

我的疑問:流行的魚香肉絲無豆瓣,豆瓣魚的作料中,糖醋比例也與魚香肉絲極不同。而且清末四川有不少種烹魚的方法,為什么一定是豆瓣魚?

2.2. 泡菜魚→自貢假魚海椒→魚香肉絲

我的疑問:假魚海椒的味道與魚香肉絲似有差別。假魚海椒年代不明,因果關(guān)系不明朗。

從假說的年代上來說,版本1的年代最晚,大概在70年代才有。

鐘富華先生于2012年撰文[16]提到:

我不知道1956年的臺灣菜譜是哪一本,如果無誤,那么源于烹魚佐料的看法,可能在建國以前就有了,這樣才帶到了臺灣。所以版本2.1流行的較早,版本2.2是鐘先生較晚提出的。

無論哪個版本,其實都是取一件與魚相關(guān)的事物來說明魚香。

還是假設(shè)民國時期有一道烹魚的菜,姑且稱其為“A魚”。理想情況下,“A魚”有著確切早于魚香菜的歷史記載,并且使用和魚香菜完全同樣的調(diào)料,調(diào)味比例也類似,那么我傾向于總結(jié)說:魚香菜的得名來源于“A魚”。問題是能不能找到這么一道菜?

魚香菜調(diào)味的重點無非是三點:1、泡椒,2、蔥姜蒜,3、酸甜。若泡椒炒肉已經(jīng)早于魚香菜的出現(xiàn),而蔥姜蒜在中餐調(diào)料里又過于平常,于是我想提出一個新的假說,“A魚”即是糖醋魚。糖醋一味我最早是在宋代《吳氏中饋錄》里見過,清代也有一些書里有,但無一例外的,都是在制蔬菜時用?,F(xiàn)在流行的糖醋排骨、糖醋魚、咕嚕肉、鍋包肉,全部都找不出太長的歷史。事實上,在整理《成都通覽》等清末的書時,我才第一次見到清代有人用糖醋去烹飪?nèi)澆?。(《四季菜譜摘錄》上運用糖醋的還有一例糟羊肝,但這本書成書雖然在清末,抄本的抄錄年代卻不明,且未得《成都通覽》和《筵款豐饈依樣調(diào)鼎新錄》佐證。)

那么因為一開始糖醋烹制的葷菜僅見于魚,如果把這個調(diào)味運用到肉絲上,也就有了魚香肉絲。但我自己立刻就有了疑問,民國時期川菜發(fā)展出了一系列加糖和醋的炒菜,為什么只有加泡辣椒的才叫魚香?愚人先生說川味的糖醋魚里是加泡辣椒和蔥姜蒜的,1960年菜譜里的“糖醋脆皮魚”也是運用泡辣椒和糖醋[17]。于是我的假說就成了:

2.3. 清末糖醋魚→泡椒糖醋魚→泡椒糖醋+肉絲→魚香肉絲

這個假說仍然缺少足夠支撐,特別是清末糖醋魚做法介紹簡略,未見泡椒,糖醋比例亦不明。因1960年《中國名菜譜》有很多菜都是根據(jù)民國時期成長起來的老師傅口述總結(jié)的,我假設(shè)是民國時期將這種家家有備的泡椒運用到了糖醋魚上。但還希望可以看到更多民國時期的資料,我搜索了一下,沒有找到,請讀者多提意見和補充。

這篇文章完成后我又與@無不散席討論了一下。他認為并不一定非要將魚香對應(yīng)到具體某一道菜(即上文假設(shè)的“A魚”)上,我引用他的意見如下:

可以寫成:

2.4. 烹魚調(diào)料中固定組合→魚香肉絲

這個假說的支撐來源于六七十年代川菜菜譜收錄的烹魚的菜肴中,有不少都運用了這個調(diào)料組合,如豆瓣鲇魚(書中均作鰱魚,四川俗稱鲇魚為鰱魚)、糖醋脆皮魚、芹黃魚絲、泡菜魚、五柳魚[18]、大蒜燒鲇魚[19]等。

不過說明一下,能去除土腥味的是醋,不論實踐還是科學(xué)上已經(jīng)有很多研究了,引起土腥味的兩種主要物質(zhì)土臭素和2-甲基異莰醇從結(jié)構(gòu)上都是叔醇,即便在有機弱酸條件下也能脫水成無味的烯[20]。

本文特別感謝@無不散席提供的老菜譜資料。

參考文獻:

[1]愚人. 周末談吃--魚香之謎[OL]. () [].?

[2]熊四智. 烹調(diào)小品集[M]. 中國展望出版社, 1986: 14.

[3]傅崇矩. 成都通覽 (下)[M]. 巴蜀書社, 1987: 279.

[4]曾懿. 中饋錄[M]. 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1984: 16.

[5]中國名菜譜(第七輯 四川風(fēng)味)[M]. 輕工業(yè)出版社, 1960: 142-143.

[6]重慶菜譜[M]. 重慶市飲食服務(wù)公司革命委員會, 1974: 22.

[7]四川菜譜(一)[M]. 四川省蔬菜水產(chǎn)飲食服務(wù)公司, 1977: 11.

[8]馮瑞陽. 沒有魚, 為什么叫魚香?[J]. 食品科技, 1979, 9: 009.

[9]王錕, 松如. 川菜中的魚香味型[J]. 食品科技, 1982, 1: 020.

[10]車輻. 川菜雜談[M].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4: 146.

[11]羅長松. 幾種魚香味川菜的制作[J]. 食品科技, 1983, 5: 035.

[12]鐘富華. 異國探源 “魚香味”[J]. 四川烹飪, 1997, 7: 039.

[13]羅俊華. “魚香味” 并非源于自貢民間── 對鐘富華《 異國探源 “魚香味”》 一文質(zhì)疑[J]. 四川烹飪, 1997, 11: 029.

[14]鐘富華. 川菜之奇-閑談魚香味之起源-回復(fù)羅俊華先生對《異國探源“魚香味”》一文的質(zhì)疑[OL]. () [].?

[15]熊四智. 從特殊 “嫁妝” 說到泡菜的發(fā)明年代[J]. 中國食品, 1987, 7: 036.

[16]鐘富華. 假魚海椒”與“魚香肉絲”的姻緣[OL]. (2015-05) [].?

[17]中國名菜譜(第七輯 四川風(fēng)味)[M]. 輕工業(yè)出版社, 1960: 133-134.

[18]中國名菜譜(第七輯 四川風(fēng)味)[M]. 輕工業(yè)出版社, 1960: 115-146.

[19]四川菜譜(一)[M]. 四川省蔬菜水產(chǎn)飲食服務(wù)公司, 1977: 158.

[20]Pahila J G, Yap E E S. Reduction of off-flavour compounds (geosmin and 2-methylisoborneol) using different organic acids[J]. AACL Bioflux, 2013, 6(6): 511-517.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