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鰈魚和八寶魚有什么區(qū)別

來源: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3-22 07:53???點擊:201??編輯:admin???手機版

鰈魚和八寶魚有什么區(qū)別

身形,膚色和花紋不一樣

鰈魚也叫做比目魚,它的身體側扁,為長舌形、長橢圓形或是卵圓形,最大一只的身體長度可達到5m。成魚的身體左右兩邊是不對稱的,兩眼是在頭部的左側或是右側。多寶魚是沒有刺的,屬于比目魚中的鲆科,菱鲆屬。身體側扁,成魚的體長在75cm左右,有些魚的身體則是呈卵圓形的。

八寶魚算是鰈魚的一種,總體長得比較像,鰈魚也叫比目魚,眼睛長在右側叫鰈,八寶魚又叫多寶魚,多寶魚就屬于比目魚的鲆科,眼睛長在左側。

同是比目魚,為什么有的叫鮃魚有的叫鰈魚?

比目魚的鮮美打動了不少饕餮食客,在中國古代比目魚便是文人騷客筆下常見的美食,《爾雅》中把比目魚、比翼鳥、比肩獸和比肩民并列為中國四方的最龐大奇異之物,其中只有比目魚是現(xiàn)實存在的物種,象征著愛情。

全球有700多種比目魚,這種面相偏癱,形似鞋底的鮮美魚類如今已經(jīng)成功征服了全球食客成為各國餐桌的寵兒,那么如何區(qū)分市場常見的比目魚?

向左?向右?這是個問題

實際上比目魚剛孵化出來和普通魚類一樣,眼睛分布頭部兩側,但只需20多天它就長殘了。其中一個眼睛向另一個眼睛靠近。向左轉?還是向右轉?確定了它們從此以后不同的魚生,但不論朝那邊發(fā)展,比目魚的內(nèi)心是強大的,因為他們最終要這樣面對余生。

比目魚“長殘”過程,余生該如何面對魚生?

既然長成這樣那就這樣吧再帥都要Sayonara

區(qū)分常見種類的八字決

多寶魚、左口魚、鰈魚等,他們之間是有區(qū)別的,大體只要記住這八字決“左G右鰈、左舌右鰨”。

左派代表

大鱗鲆

鲆魚分好多品種,我們常見的有大菱鲆,也就是飯店里喜歡用的多寶魚,多寶魚是鲆科菱鲆屬魚類,在自然海域,成魚最大可長到75厘米。體甚側扁,呈長橢圓形、卵圓形或長舌形,幼魚眼睛在身體兩側,成魚身體左右不對稱,一只眼逐漸向左或向右,兩眼均位于頭的左側或右側,口稍突出,鰭一般無鰭棘,背鰭和臀鰭基底長,與尾鰭相連或不連,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huán)境配合得很好,身體的朝下一側為白色,身體表面有極細密的鱗片。

牙鲆

牙鲆,又稱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最大體長103厘米,分布于西太平洋,包括韓國、日本、臺灣至南中國海。

大牙斑鲆

俗名大齒鰈、破板、大齒扁魚、地魚、地寶、扁魚,最大體長45厘米,分布于印度至太平洋,西起阿拉伯灣及非洲東岸,東至斐濟,北至日本,南至澳洲。

舌鰨

舌鰨魚是比目魚中體型較為修長的魚類,也包含很多品種,其中我們常說的龍利魚就是舌鰨的一種。

龍利魚

是一種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龍利魚自然資源量少,味鮮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魚肉久煮而不老無腥味和異味,屬于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歷來為中國沿海廣大消費者待客的上等佳品,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右派代表

鰨魚

角鰨

分布于西到印度半島東岸、南非、南到泰國、北達日本南部以及海南島、兩廣、福建南部及臺灣等海區(qū)等,體長可達25厘米。

東方寬箬鰨

又名寬箬鰨、龍舌、鰨沙,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從紅海、波斯灣至東印度群島、澳洲北部半咸水域、海域。棲息在沿岸沙泥底質(zhì)底層水域,主要吃底棲無脊椎動物。

鰈魚

鰈魚種類多,分布廣常見經(jīng)濟品種捕撈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挪威、葡萄牙、冰島、德國、丹麥、美國、格陵蘭等,實際上市場上叫的加拿大鰈魚、冰島鰈魚、西班牙、挪威鰈魚都是一種Reinhardtius Hippoglossoides。

星鰈

星鰈,身長40厘米左右,魚鰭和魚身的斑紋是圓形的,所以也稱圓斑星鰈。在日本的長崎、三陸、銚子、常磐是星鰈的重要產(chǎn)地。東京灣的星鰈最為珍貴,但已可遇而不可求。是頂級壽司料,極受魚市場和料理人的推崇,以2-3公斤大小的星鰈為上。在比目魚類當中,星鰈的旨味、口感鮮明。星鰈的時令是春季到秋季。

冠鰈

俗名白須公、冠漢鰈、絲翅右鰈,魚體極扁平,略呈卵圓形。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區(qū)。肉食性,以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適合油煎。

在鰈魚代表中,格林蘭大比目魚和加拿大黃尾蝶等是主要經(jīng)濟商捕品種。

格陵蘭大比目魚

格陵蘭比目魚身長一般在80-100cm,體重在11-25kg,最大身長可以長到120cm,體重可達45kg。在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北部和東部都有分布,大西洋的東部: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到挪威的北部、冰島和格陵蘭東部,大西洋北部:從紐芬蘭到格陵蘭島的西北部,北太平洋:從日本海、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到墨西哥灣等。

格陵蘭比目魚屬于底層魚類,從200米-1600米,甚至2200米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上世紀50年代格林蘭比目魚開始正式進入商捕,到1960年代初產(chǎn)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由于捕撈技術的成熟,以及二戰(zhàn)后歐洲各國經(jīng)濟的逐漸繁榮對各類水產(chǎn)品的需求旺盛。當時捕撈的主要是國家前蘇聯(lián)和挪威,到1970年代東德和波蘭也加入到捕撈大軍中,與前蘇聯(lián)一起成為該品種主要捕撈國家,1995年后格陵蘭成為主要捕撈國家。每年,只能配額捕撈格陵蘭比目魚,全年只有3~4個月為捕撈期。

格陵蘭比目魚是一個典型的北大西洋捕撈和傳統(tǒng)歐美市場(包括日本)消費的野生鲆鰈魚品種,也是目前世界上國際貿(mào)易最廣泛和消費最普及的中高檔鲆鰈魚品種。

黃尾蝶

黃尾鰈魚為輻鰭魚綱鰈形目鰈亞目鰈科的其中一種,加拿大黃尾鰈來自加拿大紐芬蘭北大西洋的深海海域,主要集中在紐芬蘭的東南部,這片純凈無污染的海域給黃尾鰈提供非常好的生長環(huán)境。

與其它鰈魚不同的是黃尾鰈并非捕撈自淺灘,棲息深度50-360米左右,體長可達60厘米,雖然他們有著奇怪的外觀但并沒有影響漁民對它價值的渴望。黃尾鰈魚是種小嘴生物,所以選擇比較小型的食物作為捕食。成年黃尾鰈魚主要以常見的像蝦一樣的物種,蝦,多毛類蠕蟲,少量的其他無脊椎動物,如小蟹、軟體動物、足類動物和其他甲殼類動物,端足類為食,偶爾小魚喜歡小將鋸、毛鱗魚和砂槍。黃尾比目魚是白天活動,意味著它在白天吃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加拿大黃尾鰈獲得MSC認證,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漁業(yè)。黃尾鰈主要是用底拖網(wǎng)捕撈和一些其他類型的漁具包括刺網(wǎng)等。先進的黃尾鰈捕撈船不僅具有捕撈的能力,還有加工、冷凍的功能,黃尾鰈捕撈上來后直接在船上進行低溫加工,確保整個捕撈,加工,冷凍的過程在90分鐘之內(nèi)完成,最大程度把營養(yǎng)、鮮度和原始美味完整的保存下來,讓大家買到手里解凍后的黃尾鰈可以跟剛捕撈上來的有相媲美的品質(zhì)。

黃尾鰈的顏色變化從碳色到帶粉紅色再到雪白。不管你看到是什么顏色,烹飪后的黃尾鰈魚都是白色。加拿大黃尾鰈不僅刺少,肉質(zhì)也非常鮮嫩。最佳的烹飪是將比目魚,用酒、醬汁和其他液體來提升魚的鮮嫩。適合紅燒、清蒸、燒烤、煎炸等多種烹飪方式。

黃尾蝶捕撈視頻

這些魚,長的是真丑,但吃起來真香

常見比目魚刺少肉嫩是餐桌上往往是餐桌上的硬菜。

比目魚適合各種吃法,既可以清蒸又可以香煎……在歐美,人們用西餐佐料將其制作成美味可口的海鮮西餐;在中國,它擁有著幾千年的美食文化傳承;在日本,人們將其制作成大快朵頤的壽司、生魚片和熏制食品,其價格非常昂貴。其中北極深海大比目魚具有難得的獨特的鮮美味道,因此備受各個國家食客的青睞和珍愛,更是歐洲國宴中的主菜。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