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誰能告訴我如何養(yǎng)殖好鱒魚?如題 謝謝了

來源: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2-27 00:09???點擊:91??編輯:admin???手機版

養(yǎng)殖好鱒魚水質很重要,需要優(yōu)質的活水。 養(yǎng)殖虹鱒所需要的基礎條件 1、養(yǎng)鱒用水的條件 虹鱒魚是冷水魚類,自然條件下,棲息于水質清新、無污染沙礫底質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鱒多生活在比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帶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鱒通常分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兩個群體,虹鱒對水溫、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鹽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溫:虹鱒魚生存的水溫可以在1―25℃范圍,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生長水溫在7―22℃之間,孵化適宜水溫在8―11℃、苗種培育適宜水溫9―15℃、成魚飼養(yǎng)適宜水溫14―18℃。在適宜水溫下,攝食旺盛,生長迅速,機體能夠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狀態(tài),當水溫低于或高于適宜水溫時,食欲減少,生長受阻。當水溫達到24℃時停止攝食,達到25℃時,活動異常,甚至死亡,一般將此時稱為臨界值。 在飼養(yǎng)條件相當的情況下,當水溫在12―14℃時,當年魚可長到100―250克,滿兩年可長到500―1000克,三年魚可長到1000―2000克,當水溫在8―10℃時,當年魚長到30―50克,兩年魚長到300―600克,三年魚長到800―1000克。當水溫14―18℃時,放養(yǎng)50―100克魚種,經6個月的飼養(yǎng)魚既能達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鱒魚喜歡逆流而上,群棲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鱒的耗氧量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對虹鱒來講較其他淡水魚類更為重要.養(yǎng)鱒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生長最快,低于5毫克/升時魚的呼吸頻率加快,感覺不適,當溶氧在4毫克/升時,魚便在注水口處集聚,長時間持續(xù),魚的頭頂部呈現黃色,腮蓋外張。這些既可認定浮頭現象,與此同時,魚會出現死亡。當溶解氧為3毫克/升時,魚會大批死亡。所以該點作為虹鱒魚生長期的致死點。虹鱒魚卵的胚胎發(fā)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關,溶氧量高,其胚胎發(fā)育和卵黃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環(huán)境下發(fā)育速度減緩,且孵出的仔魚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鱒的人工養(yǎng)殖方式有別于其他的淡水養(yǎng)殖魚類,除大水面和網箱養(yǎng)殖外,均采用流水的養(yǎng)殖方式。養(yǎng)鱒池水的適宜流速為12―18米/分,放養(yǎng)魚的大小有區(qū)別。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鱒的正常運動,從而加速魚體內的物質代謝,增進食欲。水流還可延長餌料在水中的漂浮時間,有利于鱒魚捕食。同時水流還可將水中的廢物沖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過水的流動,交換,不斷輸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滿足魚對氧的需求。水流對于親魚有刺激性腺發(fā)育的作用。 (4)ph值:虹鱒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養(yǎng)殖環(huán)境下,比較適宜的范圍是6.5―6.8期間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鹽度:虹鱒對鹽度的適應范圍較廣,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們目前飼養(yǎng)的虹鱒為陸封型,終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進行海水養(yǎng)殖需要有個從淡水到海水的過渡(馴化)期。由低濃度逐漸向高濃度過渡,如25克以上的魚種,經過20天左右的半咸水生活后,即可適應海水的環(huán)境。虹鱒對鹽度的適應能力隨個體的生長而增強,正常情況下的稚魚可適應5―8‰的濃度,當年魚12―14‰的濃度,一齡魚20―25‰的濃度,成魚能適應30‰的濃度。 (6)水源:養(yǎng)鱒用水源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 a.涌泉水作為目前養(yǎng)鱒首選的水源。由于涌泉水清澈潔凈、無污染、冬暖夏涼,每年溫差變化小。這種水即可以搞成魚,苗種的養(yǎng)殖,又能搞人工繁殖和孵化,是養(yǎng)鱒最理想的水源。 b.地下水:地下水也是養(yǎng)鱒的好水源,水溫恒定,懸浮物少,水質較穩(wěn)定,但水中溶解氧量低,使用地下水時要經過曝氣。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散發(fā)出氮氣等有害氣體。使用地下水養(yǎng)魚需通過機械設備提水,增加了生產成本。 c.利用水庫或湖泊進行網箱養(yǎng)鱒,或利用水庫底排水開展流水池養(yǎng)鱒。一般水庫底排水的水溫均適合鱒魚的生存。尤其是冷涼性的貧營養(yǎng)型水庫都可以考慮開發(fā)養(yǎng)殖。目前我市的關門山水庫、觀音閣水庫已有了成功的經驗。利用水庫底排水養(yǎng)鱒應防止野雜魚混入,水庫中的病原往往會帶入養(yǎng)鱒池,需要加強魚病防治工作。 d.利用河水養(yǎng)鱒:較寒冷地區(qū)的河水通常水溫比較低。本溪地區(qū)的河水在夏季都會出現一個多月的高溫期,有些地區(qū)沒有超過極限??梢宰鳛轲B(yǎng)殖用水。利用河水養(yǎng)鱒僅限于成魚的養(yǎng)殖,效果較好,由于水溫有三個月左右在12―25℃之間。魚的生長速度快。但應注意:一是水溫不均衡,防備高溫期的危險;二是水質易受外界影響而改變。農藥、污物等流入容易引發(fā)魚病;三是冬季結冰期河水無法養(yǎng)魚。 2、飼養(yǎng)池的條件 鱒魚飼養(yǎng)池分有孵化池、稚魚培育池、成魚池、親魚培育池。魚池的形狀有矩形、圓形、不規(guī)則型等,建池可根據養(yǎng)魚的規(guī)格和地形地勢而定。不管建造哪種魚池,都必須做到保證水流暢通,便于交換,排污方便,無死角,易管理,易捕撈,提高水體的利用率。目前普遍使用的養(yǎng)鱒池多為矩形池。魚池結構有混凝土結構,磚木結構和土池。標準養(yǎng)鱒池最好以磚,石或混凝土結構,可根據建筑材料來源的難易而確定。 (1)飼養(yǎng)池規(guī)格 a.孵化池:指發(fā)眼卵孵出的仔魚到開食后一段時間的魚池。此時的魚池規(guī)格較小,一般每個池在1―3平方米,池寬0.4―1米,池長2―3米,池深30―50厘米,水深10―30厘米。 b.稚魚池:面積30―90平方米,池寬1.2―1.5米,池長8―20米,池深40―60厘米,水深20―40厘米,池底比降0.2%。 c.成魚池:面積100―200平方米,池寬4―6米,池長20―40米,池深40―60厘米,水深60―80厘米,池底比降0.8%。 d.成魚池:面積150―35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0.8―1米,池寬4―6米,池長30―60米,池底比降1.0%。 (2)飼養(yǎng)池的排列及流水方式 飼養(yǎng)池的建造應根據水流量,地形地勢和生產計劃考慮總體布局。由于稚魚比較幼嫩,抗病能力差,所以稚魚池應設置在靠近水源處。魚池排列有串聯式和平行式兩種,采取哪種方式要根據水量的周年變化和地形而定。如果水量充沛,選擇平行式效果最好,但由于供水量及地形等原因,各養(yǎng)鱒場魚池排列均采用串聯和平行相結合的布局,一般串聯池最多不應超過三個。魚池串聯過多,后部池水質污染變壞,影響?zhàn)B魚效果。 流水方式大體分為四種:一種是水經由第一排水池逐池流過。第二種是在二排水池或第三排水池連接處沒一水渠,新鮮水和前池排水混合進入下一排水池中。第三種是每排水池首部有一進水渠,該渠既是上一排的排水渠,又是下一排的注水渠。第四種是單排單灌的方式,既畝池都是單獨進水,排出的水不再利用,廢水通過地下暗渠排出。這種方式養(yǎng)魚效果最好,但需要充足的水量。 (3)飼養(yǎng)池的排注水系統(tǒng) 凡作為養(yǎng)鱒的魚池都必須同時具備注水口,排水口,閘門,防逃欄,排污池等條件,注水口需高出魚池水面一定的距離,,使水能順利注入魚池,且有一定的落差讓水跌入魚池,注水口寬度視魚池的寬度而定,一般為魚池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為好。一般注水口前應放置一道防逃網,即擋住污物和野雜魚等流入魚池,防止魚逃逸。 排水口分上排水和底排水兩種,并兼有排污的功能。有條件的養(yǎng)殖場還設有專門的排污閘。排水口的大小應和進水口的大小相符。即能保證池水的交換,又便于殘餌、糞便等污物的排出。通常設計為三道,第一層是攔魚柵(鐵篩網、塑料板、帶孔、魚網)。第二層為擋水閘,使池水從下部流出。第三層為水位控制閘板。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容易普及。效果也不錯。如果條件允許,各池單排單灌,排水部設一攔魚柵,下部設一排水閘,水和污物均由地下暗渠排出,這種方法排污效果最好。但需要建設時即留好排水渠,水量要充足。 (4)防逃 養(yǎng)鱒池必需設有防逃設施,通常使用的防逃網有金屬制作,聚乙烯網或由鋼筋焊制的攔魚柵,其孔徑大小應視魚的規(guī)格而定,在不跑魚的前提下,孔眼應盡可能的大,以利于水流暢通。成魚池可用8―12毫米的鋼筋焊制。應當注意的是攔魚柵安置必須嚴實。特別是稚魚池攔逃,閘口底部和兩側要用泡沫或軟布等擠嚴,以防稚魚苗從縫隙逃逸。 3.其他條件 虹鱒養(yǎng)殖場除了水和飼養(yǎng)池條件外,還應具有飼料庫房,需要自行加工飼料的還應配有飼料加工機械等。外界條件應考慮交通方便,有無電源,建場場地是否充足,建設成本等。 為把握起見,新建廠要進行科學論證,一要掌握水的周年變化,年最小和最大流量,水質狀況,是否具備養(yǎng)鱒條件。二是調察上游是否有污染源。對養(yǎng)鱒是否有影響。在河邊建廠要考慮洪水期的威脅。是否有必要建攔洪設施。通過調查、論證確定生產能力。然后進行建場。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