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萵筍種植技術(shù)

來源:www.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1-17 18:28???點擊:193??編輯:admin???手機版

一、萵筍種植技術(shù)

整個生育過程包括種子發(fā)芽期、幼苗期、蓮座期、肉質(zhì)莖形成期和開花結(jié)實期。萵筍(1)發(fā)芽期:播種至真葉顯露,需8-10天。溫度、光照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同葉用萵苣。 (2)幼苗期:真葉顯露至第一葉序5或8枚葉片一部展開,俗稱“團棵”。直播需17-27天;育苗需30多天,生長適溫12-20℃,可耐-5~-6℃低溫。 (3)蓮座期:“團棵”至第三葉序全部展開,心葉與外葉齊平,需20-30天,葉面積迅速擴大,嫩莖開始伸長和加粗。 (4)肉質(zhì)莖形成期:莖迅速膨大,葉面積迅速擴大,需30天左右。生長適溫白天18-22℃,夜間12-15℃,零度以下受凍。此期苗端分化花芽,花莖開始伸長和加粗,成為肉質(zhì)莖的一部分。 (5)開花結(jié)實期:抽薹至瘦果成熟,生育溫度與萵苣的相同。p萵筍屬高溫感應(yīng)型,花芽分化受日平均溫度的影響大。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上,花芽分化迅速。還有人認為花芽分化與5℃以上的積溫有關(guān)。對高溫敏感程度不同的品種,在不同時期播種時,花芽分化需要的積溫不同。莖較粗大的植株對高溫的感應(yīng)性比莖較細小的植株強。長日照促進抽薹開花,在24小時日照下,不論15℃或35℃都能提早抽薹開花。高溫長日比低溫長日更有利于抽薹開花。

二、萵筍種植技術(shù)是怎樣的?

萵筍為菊科萵苣屬1—2年生作物,根淺而密集,多分布于20~30公分的土層內(nèi)。萵筍喜冷涼氣候,短日照、低溫有利于萵筍生長發(fā)育;長日照,高溫易抽薹開花。萵筍組織脆嫩、含水量高,整個生長期要求均勻而較充足的水分供應(yīng)。

一、種植季節(jié)

萵筍適應(yīng)性廣,根據(jù)市場需求,選用不同品種可以做到排開播種,周年均衡生產(chǎn)供應(yīng)。通海(正季)主要以秋冬播種,冬春收獲為主,品種主要是玉棒一號、五號、圓葉1號、四季圓葉雜交等。夏季以大花葉、竹葉青為主。

二、整地施肥

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zhì)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深耕曬地,每畝施入腐熟農(nóng)家肥2-3噸,曬垡7~10天后精細整地,以1.8~1.9米開墑,正季種植采用平墑,反季種植采用高墑。

三、播種

當(dāng)苗地準(zhǔn)備好后,然后把種子直接播在苗地上,澆水后用4.5%百事達乳油3000倍液、5%功夫乳油3000倍液澆施苗地防止地下害蟲,每畝大田種植需苗地15-20平方米,一般每畝大田用種量25~30克,用遮陽網(wǎng)覆蓋,然后壓實即可。

一般按32×35公分的株行距進行移栽,每畝種植4800-5200株,移栽時淘汰莖部已膨大的苗子,以免早期抽薹。

四、田間管理

移栽后及時澆水,移栽成活后兌水澆施氫銨每畝8~10公斤加普鈣10公斤。以后控水控肥,加強中耕,蓮座期至葉片封壟澆水追肥,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5公斤,以后見干見濕。莖部開始肥大時,第三次追肥,每畝穴施三元復(fù)合肥50公斤,硫酸鉀10公斤,尿素15公斤。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①霜霉?。喝n筍以霜霉病尤為嚴(yán)重,高溫高濕易發(fā)生,定植后20天打甲霜靈錳鋅、殺毒礬,發(fā)病初期可用687.5克/升銀法利懸浮劑1000﹣1500倍液、66.8﹪霉多克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7.2﹪霜霉威水劑1000﹣1700倍液防治霜霉病。

②葉斑病、褐斑?。嚎捎?5﹪百菌清(達科寧)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10﹪世高(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3000﹣3500倍液。

③菌核?。航陙?,菌核病為害也比較嚴(yán)重,是一個低溫高濕病害,當(dāng)氣溫在5~15℃左右,相對濕度85%以上,有利于病菌的發(fā)生和侵入危害,可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甲基托布津等進行防治。另外,病毒病,可用毒消、好普等防治。

2、蟲害

①蚜蟲:50﹪吡蟲啉乳油3500﹣4000倍液。

②潛葉蟲:成蟲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幼蟲用75﹪潛克(滅蠅胺)可濕性粉劑4500﹣5000倍液防治。

五、采收

當(dāng)萵筍主莖頂端和最高葉片的葉尖相平時就可采收,此時嫩莖長足,質(zhì)地脆嫩,品質(zhì)好,去掉老葉即可上市。

三、秋天萵筍整個種植方法

秋栽萵筍早播的行株距較密,一般為30×25厘米;較遲播種的較稀,一般為30×35厘米。

萵筍在我地春秋兩季均可栽培。秋萵筍指8月上旬-9月上旬播種育苗,10月-11月采收,春萵筍指在9月-10月播種育苗,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采收。栽培品種主要有成都二白皮密節(jié)疤萵筍和鑼錘萵筍。 一、品種性狀 1.成都二白皮密節(jié)疤萵筍,株高35-40厘米,開展度40-45厘米,葉簇較直立緊湊。葉片倒卵圓形,先端鈍尖。莖棍棒形,縱長30厘米,橫徑5厘米,節(jié)密,莖皮草白色,肉淡綠色,肉質(zhì)嫩,味香,品質(zhì)好。單莖重約500克,早熟。耐熱性強,不易抽苔,秋季種植畝產(chǎn)1500公斤。冬季種植畝產(chǎn)1500-1800公斤。 2.鑼錘萵筍,是我地傳統(tǒng)品種。植株較緊湊,株高45厘米,開展度40厘米,葉密,節(jié)距0.8厘米,葉緣上中部全緣,葉尖鈍尖,葉面上中部平整,莖部皺縮,蠟粉較多。肉質(zhì)莖皮淡綠色,上細下粗呈鑼錘形,長31.8厘米,粗4.9厘米,莖肉淡綠色,莖肥大多汁、易裂,脆嫩清香,品質(zhì)好,單莖重500-600克,中熟,耐寒,較耐熱,不耐肥,適應(yīng)廣,抗病毒病能力強。秋萵筍畝產(chǎn)2000-2500公斤,越冬萵筍畝產(chǎn)3000公斤。春萵筍畝產(chǎn)2000公斤。 二、栽培技術(shù) 1.播種與培育壯苗 萵筍是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進行栽培,首先選擇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質(zhì)土作苗床,移栽1畝大田需備足15-20平方米苗床地,用種量20-25克,播種前,對苗床深翻烤曬過白,并施入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澆翻入土整平待播。種子要浸種催芽,先將種子放入冷水中浸半小時,撈出后等稍干,進行低溫催芽,一般3-4天可發(fā)芽,當(dāng)有70%以上種子發(fā)芽后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將苗床用水澆透,再將發(fā)芽的種子拌上細土均勻撒播在苗床畦面,再蓋上一層拌老糠灰的細土,然后灑水覆蓋,覆蓋物可以是遮陽網(wǎng),草片等搭平棚護陰。播種期確定,在10月上旬至10月底,播種出苗后及時間苗,苗距3-4厘米。育苗期間,秋萵筍要勤澆水和施稀薄糞水,春萵筍應(yīng)控制澆水,使幼苗葉色濃綠,粗壯,提高其抗寒能力。 2.整地與移栽 種植萵筍的田塊要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并要精耕細作,盡量多施廄肥或堆肥作基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料4000 公斤深翻入土。秋萵筍大約在播種后25-30天,苗具有4-5片真葉時及時移苗定植。選擇根系旺盛,未撥節(jié)的壯苗帶土定植。株行距以30-35厘米,每畝約7000株為宜。春萵筍約在播種后30-35天,苗具有4-5片真葉即可移苗定植,帶土移栽,株行距以24-33厘米為宜。栽后及時澆點根肥。 3.肥水管理 秋萵筍定植后如天氣晴朗,需每天澆水,加少量速效性肥料,直至秧苗成活。施肥原則是淡肥勤澆,以速效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第一次正式追肥在秧苗成活期,最后一次追肥在采收產(chǎn)10-15天。中間間隔7天左右追肥,其中在定植后20天左右施一次重肥??捎?0%左右濃度的人糞尿每畝施5000公斤,或復(fù)合肥20-30公斤,后期停止施肥,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以防裂筍。春萵筍在越冬期,除了在幼苗成活后施一次追肥外,一般不再澆水施肥,而需要中耕蹲苗,并進行清溝培土工作。開春后,在苗開始返青時,要及時追肥和中耕。當(dāng)莖部開始膨大時施一次重肥,此后再施追肥2-3次,前2次以人糞尿為主,而后2次應(yīng)適當(dāng)提高肥料濃度,并配合施速效鉀肥。在膨大期間,應(yīng)保持土壤濕潤,但田間不能積水。 四、病蟲害的防治 萵筍的病蟲害主要是霜霉病和蚜蟲。在防治上除了加強田間通風(fēng),排水和摘除病葉外,發(fā)病前可用0.5%的等量式波爾多液噴葉,每7天左右噴一次。防治蚜蟲可用80%的敵敵畏乳油1000倍或40%的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