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花蛤育苗養(yǎng)殖技術不吃料怎么辦?

來源:www.wisdom-airtools.cn???時間:2023-07-21 10:08???點擊:189??編輯:admin???手機版

1 選擇養(yǎng)殖環(huán)境

花蛤養(yǎng)殖場地應選擇交通方便,遠離污染源且風浪平靜,潮流暢通,地勢平坦,退潮時干露時間不超過4小時,底質穩(wěn)定,含沙量為70%~90%的中、低潮區(qū)灘涂,或底質、水質條件適宜圍墾區(qū)內的池塘、灘地。已連續(xù)養(yǎng)殖多年的灘涂(或池底)需翻灘改良,翻出的泥沙經過潮水多次沖洗和太陽暴曬后,整平灘面,撿除敵害生物及雜物。易受洪水沖刷和泥沙覆蓋的埕地要用芒草筑堤防洪,堤寬30~40厘米,堤高出埕面20~30厘米,以穩(wěn)定埕面,防止種苗流失。

墾區(qū)內池塘、灘地養(yǎng)蛤,要做好堤壩、水閘整修,播苗前1個月先排干池水,連續(xù)曝曬池底15~20天,每畝用15~20公斤含氯量為25%~28%的漂白粉全池均勻潑灑消毒。消毒后用網目為0.25毫米篩網過濾海水,進水浸泡2~3天,排干池水,并重復浸泡排水2~3次,清塘后進水深30~50厘米。每隔2~3天每立方米分別用尿素0.5~1克和過磷酸鈣0.1~0.5克作培養(yǎng)基礎餌料,使水色呈淺褐色以利花蛤生長。

花蛤最適宜生長海水溫度約為15℃~30℃,春天水溫達到11℃以上時開始生長,冬天水溫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長,浙南地區(qū)花蛤生長最快的時間是4~6月和9~11月,12月至翌年2月生長速度極慢。花蛤生長速度隨個體大小而有明顯差異,個體較小的花蛤,其殼長和體重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個體大的花蛤。蝦塘養(yǎng)殖花蛤水位應控制在灘面上水深30~50厘米。

2 科學繁育苗種

花蛤雌雄同體,一般兩年性成熟,性成熟花蛤性腺分布在內臟團周圍,并延伸至足的基部。雌性性腺呈乳白色,雄性性腺呈淡桔紅色或奶黃色,精子呈狹繭型、長約3微米;卵呈圓球狀、卵徑約為70~90微米,卵外有一層膠質卵膜。

花蛤繁殖期在初夏,隨種類和地區(qū)而有差異,遼寧、山東等地的產卵期在7~8月;江蘇、浙江、福建在6~7月;廣東、廣西在5~7月?;ǜ虍a卵期的海水表層溫度約在27℃~29℃,胚胎發(fā)育適宜水溫為24.9℃~31.4℃,26℃~28℃最佳;幼蟲生長變態(tài)的適宜溫度為24.9℃~31.0℃,適宜比重范圍與胚胎發(fā)育相似;飼喂的餌料新鮮且質量較好時幼蛤個體大、變態(tài)早。花蛤幼苗適宜存活環(huán)境含沙量至少在75以上,全沙質最好,幼苗對低比重海水適應性較強。

將0.5~1毫米大小花蛤幼苗分階段培育成每500克50~70顆最適苗種。第一階段將0.5~1毫米幼苗培育成0.8~1.5厘米小苗,篩取后再均勻分散,培育成3厘米左右的適用中苗,培育池灘面上水深15~30厘米,以利底棲硅藻能較快生長,水位隨水溫升高而適當加高,池水以略帶硅藻的暗褐色為好。

3 加強日常管理

可根據(jù)苗種規(guī)格不同播苗,小苗一般在4~5月,中苗在12月至翌年2~3月,大苗在產卵之前,即9月中、下旬,建議采用濕播又叫帶水播以提高播苗的質量與效果。播苗后要及時檢查種苗分布情況,過密的要散開,過疏或局部發(fā)生死亡的應補苗。小苗一般撒播的潮區(qū)較高,經6~7個月養(yǎng)殖后個體增大,攝食量增加,抗敵害能力增強,應移養(yǎng)到較低潮區(qū)加速生長。夏季烈日暴曬埕地較高的蛤苗要移到潮區(qū)較低處。易受臺風、洪水、酷熱以及漂油和其他污染物影響的養(yǎng)殖區(qū),要做好防范和搶救措施。臺風來臨前要提早收獲或移到安全海區(qū)養(yǎng)殖。洪水后要及時清理覆蓋埕面的泥沙,集攏散蛤減少損失。

養(yǎng)成期間應經常檢查及時清除危害嚴重的敵害生物,魚類每畝可用茶籽餅5~8公斤搗碎泡水,均勻潑灑埕面;蟹、螺等敵害可用網具或手工采捕清除。墾區(qū)蓄水養(yǎng)蛤,要嚴防濾水網破損,可利用夜間燈光誘捕水中的魚蝦蟹等敵害生物或定期排干池水驅趕抓捕敵害生物。先將水位降至20~30厘米,再用漂白粉全池潑灑,經6~10小時,引入過濾海水沖稀,然后把水排干,經2~3個潮水反復沖洗即可。

墾區(qū)蓄水養(yǎng)蛤,要注意觀察水色變化,晴天時每隔2~3天每立方米施尿素0.5~1克,使水色保持淺褐色。若水色變清、餌料不足時,每立方米可投喂1克豆?jié){作為代用餌料?;ǜ蚪涍^1~2年的養(yǎng)成,殼長3厘米以上時即可收獲。收獲從3~4月份開始,直到9月花蛤繁殖期前結束。

4 加強疾病防控

夏季高溫導致花蛤死亡腐敗后相互感染;烈日暴曬后的雷陣雨或連下暴雨使江河口的海水比重迅速下降;養(yǎng)殖密度過高,繁殖后個體瘦弱;養(yǎng)殖場塘內水質,底質遭受污染,有寄生蟲病等因素都是造成花蛤死亡的重要原因,可每隔1個月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或二氧化氯0.125公斤等進行水體消毒殺菌預防疾病。

花蛤育苗正值夏季,水溫較高,疾病防治及防除敵害生物尤為重要。育苗用水須以沉淀、沙濾、紫外線殺菌等方法處理,或全池潑灑漂白粉消毒。培育過程中用每升用0.5毫克土霉素防治病害,可抑制幼苗的大量繁殖,有利于幼蛤發(fā)育生長。因此在幼蛤稚貝培育期間,每天每立方米投1~2克或氯霉素,或新諾明,或呋喃唑酮,或土霉素等抗菌素抑制細菌繁殖。當稚貝殼面附有聚縮蟲時,每立方米可投2~4克呋喃唑酮控制聚縮蟲的繁殖效果較好;或往餌料池內每立方米潑灑4~6克青霉素或鏈霉素也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花蛤適養(yǎng)苗種,就是將0.5-1.0毫米大小的文蛤幼苗,分階段培育成50-70顆/500g適苗種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